2014年4月22日星期二

淺談中醫養生之道

中醫一向著重養生之道,所謂「預防勝於治療」,中醫有云:「治未病,未病先防,既病防變」。若果能在日常生活起居好好保養身體,注重健康,不但可預防疾病,而且可維持強健體質。

何謂「養生之道」?

養生,有保養生命、抗病抗衰老、延年益壽的意思。所謂「三分醫,七分養,十分防」,可見養生防病的重要性。中醫有謂「養正性」,意思是保養正氣且有正常規律的生活及思維模式,其關鍵在於調養人體的「精」、「氣」、「神」,並以臟腑為中心作保養正氣、調攝精神、順應自然。

中醫講求「天人相應」,人體若能順應四季氣候的變化,達到「因人,因地,因時制宜」,能夠適應外界環境並注重日常起居及飲食調養,便可達到「陰平陽秘,氣血和順,經絡相通」。中醫認為人體的氣血陰陽處於動態平衡狀態才為之健康,而且再配合適當勞動及作息,有助預防及治療疾病。

要養生,情緒調節很重要!

另一方面,中醫有云:「養生貴在養心,養心貴在養神」,尤其是都市人情緒病發病率偏高,可引起或加重不同的疾病。中醫著重調攝精神,達到「形神合一」,情緒調節對人體生理及病理變化擔當十分重要的角色。


《素問。舉痛論》:「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七情過度」為人體受到突然強烈或長期持久的精神刺激,且超過了心理承受力,可引起氣血逆亂及臟腑功能失調,繼而引致疾病的發生。中醫認為,七情對應五臟,包括:過喜傷心、過怒傷肝、過憂悲傷肺、過思傷脾、過驚恐傷腎。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