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包含「穴位」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穴位」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018年7月19日星期四

穴來穴對 (調整腸胃-止瀉通便篇) : 支溝 & 足三里




支溝
足三里
位置
在前臂背側,腕背橫紋上3寸,尺骨與橈骨之間
在小腿前外側,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
所屬經絡
三焦經
胃經
備註
經火穴
以通腑氣為主
合土穴,四總穴,回陽九針穴
以降胃濁為主
功效
調理三焦之氣,通腑氣,降逆火,通關開竅,活絡散瘀,消脹止痛
調理腸胃,理氣消脹,化積導滯,行氣止痛,利水消腫
健脾和胃,化痰止咳,降氣平喘,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和胃安眠,強身健體
主治
脾胃功能紊亂,三焦氣化功能障礙,熱鬱於內,大腸不能排泄,而致大便秘結,腑行不暢者
婦人妊娠,大便秘結等症

足三里

支溝

2018年7月17日星期二

穴來穴對 (通竅亮音篇) : 翳風 & 聽會



翳風
聽會
位置
在耳垂後方,在乳突與下頜角之間的凹陷處
在面部,在耳屏間切迹的前方,下頜骨髁突的後緣,張口有凹陷處
所屬經絡
三焦經
膽經
備註
三焦及膽經交會穴
患者需張口呈凹陷取穴
功效
疏調三焦氣機,疏風通絡,清熱泄火,開竅益聰,鎮靜止痛
疏通氣機閉塞,清泄肝膽濕熱,袪風邪開耳竅
主治
耳鳴耳聾,証屬肝膽火旺,氣機閉阻者
口眼歪斜(面神經麻痹)


翳風

聽會

2018年7月15日星期日

穴來穴對 (開胸順氣篇) : 陰交 & 承山



陰交
承山
位置
在下腹部,正中線上,在臍中下1
在小腿後面正中,在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時腓腸肌肌腹下出現尖角凹陷處
所屬經絡
任脈
膀胱經
備註
理氣機,平沖逆為主
任脈,沖脈,少陰脈之交會穴
促氣化,滲水濕為主
功效
溫下元,和營血,理經帶,袪寒濕,止疼痛
舒筋活絡,通調腑氣,涼血止血,消腫止痛
主治
胸痞膈塞硬滿,証屬痰飲為患者
濕熱下注,陰癢帶下等症

承山

2018年7月13日星期五

穴來穴對 (開胸順氣篇) : 承山 & 陰陵泉




承山
陰陵泉
位置
在小腿後面正中,在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時腓腸肌肌腹下出現尖角凹陷處
在小腿內側,在脛骨內側髁後下方凹陷處
所屬經絡
膀胱經
脾經
備註
有升清之力
本經脈氣所入,為合水穴
功效
舒筋活絡,通調腑氣,涼血止血,消腫止痛
理中宮,促運化,化濕滯,調膀胱,促氣化,通水道,利水消腫
主治
心胸滿悶,疼痛等症,証屬升降功能失調,水不化氣,水氣上逆者
痔瘡,証屬濕氣下注,肛門腫痛者
婦人白帶過多,証屬脾虛濕盛者


承山

陰陵泉

2018年7月11日星期三

穴來穴對 (調整腸胃-止瀉通便篇) : 天樞 & 上巨虛




天樞
上巨虛
位置
在腹中部,距臍中2
在小腿前外側,在外膝眼下6寸,距脛骨前緣1
所屬經絡
胃經
胃經
備註
大腸的募穴,以調胃氣機為主
大腸經下合穴,
功效
調中和胃,理氣健脾,扶土化濕,止瀉通便,可分利水谷糟粕,消積化滯,宣降導濁
調整腸胃,整腸止瀉,理腸通便,通經活絡
主治
急,慢性泄瀉,急,慢性腸胃炎,急性細菌性痢疾
腸癰(急,慢性闌尾炎)
便秘


天樞

上巨虛

2018年7月9日星期一

穴來穴對 (鎮靜定驚篇) : 上脘 & 神門



上脘
神門
位置
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在臍中上5
在腕部,腕掌橫紋尺側端,尺側屈腕肌腱的橈側凹陷處
所屬經絡
任脈
心經
備註
以降濁和中為主
足陽明,手太陽,任脈之交會穴
以清心火為主
功效
理脾胃,化痰濁,疏氣機,
定神志
舒調心氣,清心涼營,安神定志,通絡止痛
主治
發狂奔走等症
婦人臟躁,心神不穩,胃熱上沖者
失眠,証屬胃不和卧不安者

上脘

2018年7月7日星期六

穴來穴對 (寧心安神篇) : 神門 & 三陰交



神門
三陰交
位置
在腕部,腕掌橫紋尺側端,尺側屈腕肌腱的橈側凹陷處
在小腿內側,在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
所屬經絡
心經
脾經
備註
以清心火為主
以調氣為主
足太陰、足少陰、足厥陰三經交會穴,回陽九針穴
以理血養陰為主
功效
舒調心氣,清心涼營,安神定志,通絡止痛
補脾胃,助運化,利水濕,疏下焦,理肝腎,通氣滯,調血室,理精宮,通經絡,袪風濕
主治
失眠健忘多夢等症,証屬心脾不足,心腎不交者
心悸怔忡,証屬心脾不足者

三陰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