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板藍根 | 
玄參 | 
| 
性味 | 
苦,寒 | 
甘,苦,咸,寒 | 
| 
功用 | 
清熱解毒,清熱涼血 
利咽消腫 | 
養陰涼血,清熱瀉火,除煩止渴 
養陰潤燥,清利咽喉,消腫止痛,解毒散結 | 
| 
備註 | 
皆為苦寒之品,增強清熱解毒,滋陰降火, 
清利咽喉,消腫止痛 | |
| 
常用量 | 
10 –
  15g | 
10 –
  15g | 
| 
主治 | 
陰虛火旺,虛火上炎,引起的咽喉腫痛, 
口乾口渴等症 | |
2017年7月31日星期一
中藥對對碰: 板藍根 & 玄參
2017年7月29日星期六
中藥對對碰: 麻黃根 & 浮小麥
|  | 
麻黃根 | 
浮小麥 | 
| 
性味 | 
甘,平 | 
甘,涼 | 
| 
功用 | 
功專止汗 
善行周身肌表 
引藥至衛分而固腠理 | 
益氣除熱止汗 | 
| 
備註 | 
陽虛自汗, 
陰虛盜汗皆可用 | 
浮小麥體質輕虛, 
其性升浮,達皮腠而散其熱,可止盜汗 | 
| 
常用量 | 
6 –
  10g | 
10 –
  30g | 
| 
主治 | 
體虛多汗,自汗諸症 
陰虛有熱,盜汗等証 | |
2017年7月27日星期四
中藥對對碰: 黃芪 & 防風
|  | 
黃芪 | 
防風 | 
| 
性味 | 
甘,微溫 | 
辛,甘,微溫 | 
| 
功用 | 
補氣升陽 
固表止汗,利水消腫 | 
袪風解表 
勝濕解痙,止瀉止血 | 
| 
備註 | 
甘溫補氣 
固表扶正 
固表以防散泄 | 
辛散袪風,解表袪邪 
可載黃芪補氣之功達於全身 
疏散之力而不戀邪 | 
| 
常用量 | 
10 –
  15g  | 
6 –
  10g | 
| 
主治 | 
表虛自汗,四肢酸楚等症 
虛人易患感冒諸症 
小兒脫肛 | |
2017年7月25日星期二
中藥對對碰: 白芍 & 柴胡
|  | 
白芍 | 
柴胡 | 
| 
性味 | 
苦,酸,微寒 | 
苦,辛,微寒 | 
| 
功用 | 
養血柔肝,緩急止痛 
瀉肝之熱邪 
以補脾陰 | 
疏肝開鬱,和解退熱 
升舉陽氣 | 
| 
備註 | 
收斂津液而護營血 
收陽氣而瀉邪熱 
酸寒收斂 | 
引清陽之氣從左上升,疏調少陽之氣,理肝脾,消痞滿 
輕清辛散 | 
| 
常用量 | 
10 –
  15g | 
6 –
  10g | 
| 
主治 | 
頭暈目眩,胸脅苦滿,脅肋脹痛 
証屬肝鬱氣滯,表里不和者 
急慢性肝炎,肋間神經痛 
月經不調,痛經,經行乳房脹痛 | |
2017年7月23日星期日
中藥對對碰: 蟬蛻 & 薄荷
|  | 
蟬蛻 | 
薄荷 | 
| 
性味 | 
甘,寒 | 
辛,涼 | 
| 
功用 | 
疏散風熱,清熱透疹 
清肝經風熱 
袪風解痙,鎮靜安神 | 
輕清芳香,辛涼行散,表散風熱 
清利頭目,袪風止癢 | 
| 
備註 | 
輕清升散,善走皮腠 | 
輕清芳香,辛涼行散 | 
| 
常用量 | 
4.5 –
  6g | 
6 – 10g
   | 
| 
主治 | 
風熱發疹,麻疹初起,疹出不透者 
風疹蕁麻疹,皮膚瘙癢症 
小兒夜啼不眠 | |
2017年7月21日星期五
中藥對對碰: 藿香 & 佩蘭
|  | 
藿香 | 
佩蘭 | 
| 
性味 | 
辛,微溫 | 
辛,平 | 
| 
功用 | 
芳香解暑 
醒脾和胃,和中止嘔 | 
解暑化濕,化濕和中 | 
| 
備註 | 
解暑之上品 
善治暑濕為患 
散表邪,化里濕 | 
表散暑邪 
宣化濕濁,定痛 | 
| 
常用量 | 
6 –
  10g | 
6 –
  10g | 
| 
主治 | 
夏日受暑,濕阻中焦,暑氣熏蒸,運化失職,以致頭昏腦脹,胸悶脘滿,噁心嘔吐 
食欲不振,腹痛泄瀉等症 
長夏濕溫初期,身熱不揚,無汗或微汗 
頭暈重脹,胸脘痞滿,口不渴或渴不多飲等症 
濕疹、鼻炎由暑濕之邪阻於中焦,蘊於肌膚清竅所致 | |
2017年7月19日星期三
中藥對對碰: 赤芍 & 白芍
|  | 
赤芍 | 
白芍 | 
| 
性味 | 
苦,微寒 | 
苦,酸,微寒 | 
| 
功用 | 
清熱涼血,活血散瘀 | 
養血斂陰,柔肝止痛 | 
| 
備註 | 
瀉肝火 
散而不補 | 
養肝陰 
補而不瀉 | 
| 
常用量 | 
6 –
  10g | 
6 –
  10g | 
| 
主治 | 
血分有熱,低熱久久不退者 
陰虛津虧,口乾舌燥,目赤而痛,餘熱未清 
胸脅疼痛,腹痛堅積諸症 
婦人月經不調,經閉諸症 | |
訂閱:
留言 (At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