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3日星期四

天氣濕漉頭重胃口欠佳 中醫師拆解濕重症狀 (經濟日報 TOPick 23/2/2017)

天氣濕漉頭重胃口欠佳 中醫師拆解濕重症狀 (經濟日報 TOPick 23/2/2017)


近日天氣相當濕,究竟對我們的健康有何影響?註冊中醫師石敏棋表示,從中醫角度,天氣潮濕會加重人體的濕氣,這是外濕引起內濕,外濕是天氣,內濕是脾胃功能障礙,換言之,天氣濕會影響脾胃。


濕重症狀逐個數

她解釋,濕重一定與脾有密切關係,脾最怕有濕聚,濕聚的症狀一定影響飲食,例如濕重人士的胃口通常欠佳,中醫稱為「納呆」,患者經常覺得飽飽滯滯、脘腹脹滿,是脾虛濕重的典型症狀。

其次是由於外濕引起內濕,除了有脾胃濕重症狀,還會出現頭重重、容易疲倦、精神欠佳等外濕症狀,甚至會引發風寒濕感冒,因為現正是冬季過度到春季的階段,乍暖還寒,所以風寒濕感冒(西醫稱為腸胃感冒),症狀包括:發熱、惡寒、頭重、食慾不振、周身骨痛,其實都是風寒濕性症狀。另外也會有腸胃症狀如腹瀉、嘔吐等;大便症狀如大便黏稠不爽,像未能完成排便。

她又指,因地理、天氣的影響,香港人一向偏濕重,加上不少香港人嗜吃生冷食物,如經常吃沙律、過多瓜果、魚生、雪糕等,濕屬於陰邪,故此進食寒涼食物後加重脾濕。

她提醒,盡量減少進食生冷和甜膩等惹痰濕的食物,日常飲食以清淡並煮熟的食物為主,因為凡生冷食物都是濕性,奶製品如牛奶、乳酪也是濕性的,所以要避免。


生薏米和熟薏米

石醫師表示,最簡單的去濕方法是煲薏米水飲,可加入茯苓、眉豆、赤小豆加強去濕功效,薏米分生薏米和熟薏米(又稱炒薏米),兩者有分別:
  • 生薏米:清熱、去濕、利尿功效較強,亦能消瘡排濃。
  • 熟薏米:性平微溫,健脾、止瀉功效佳,反而利尿功效一般。

她提醒大家,如果同時要清熱、去濕、健脾,生薏米和熟薏米可同時用,不過生薏米本身有清熱作用,過量或長期進食,會令到身體寒涼,故此脾胃差的人要慎用生薏米。至於有便秘人士,多吃熟薏米會令便秘情況惡化。

另外,一般人亦可以用栗米鬚煲水飲,幫助利尿去濕。

去濕食療:健脾去濕湯

材料:陳皮6克、茯苓20克、白扁豆20克、生苡仁20克、瘦肉300克、生薑3片。

製法:陳皮刮瓤,瘦肉洗淨,切成小塊。所有材料一起放進煲內,加8碗水,水滾轉慢火煲一至兩小時,加鹽調味即可。


參考連結: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