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8日星期六

糖尿與消渴

港人工作繁忙、情緒壓力偏高、暴飲暴食或食無定時已是十分普遍的現象,亦因此衍生很多都市病而且日趨年輕化,其中值得令人關注的是糖尿病。就讓筆者嘗試從中醫角度向大家解說有關糖尿病的小知識吧!

中醫稱糖尿病為「消渴」,是一種以多飲、多食、多尿、身體消瘦、尿糖及血糖偏高為特徵的病証,這些症狀可簡稱為「三多一少」。中醫認為,消渴的病因多為素體陰虛、飲食不節、情志失調、勞欲過度引致肺燥、胃熱、腎虛。因此,本病主要涉及三個臟腑:肺(上焦)、胃(中焦)、腎(下焦),臨床辨証診治時多以肺胃腎為重點。

中醫講求辨証論治,消渴以三消為辨証的標準:上消、中消、下消,其症狀表現重點各有不同:


  • 上消-以煩渴多飲、口乾舌燥、尿量頻多為主
  • 中消-以多食易飢、形體消瘦、大便乾燥為主
  • 下消分兩型-
    • 腎陰虧虛者,以尿頻量多、尿濁如脂膏、口乾唇燥為主
    • 陰陽兩虛者,多為病程日久且較為嚴重,以尿頻量多、尿濁如脂膏、甚至飲一溲一(飲水量與排尿量相同)、面色鯬黑、腰膝痠軟、形寒畏冷、精神萎靡為主
至於消渴的發病機理為本虛標實,本虛意即人體體質正氣虛弱為本,現代醫學可理解為胰臟器官功能及胰島素分泌失調,自身代謝功能障礙;標實意即體內留有實邪未去為標,現代醫學可理解為血糖過高及尿糖為身體病理性產物。

具體來說,消渴多為燥熱偏盛、陰津虧虛,故以陰虛為本,燥熱為標,病程日久者,可致氣陰兩虛及陰陽兩虛。中醫治療方面,治則以滋腎養陰為主,清熱潤燥為輔,佐以益氣溫陽,常用的中藥材包括(只供參考):
  • 肺熱津傷(上消)-生地黃、葛根、麥冬、天冬、天花粉
  • 胃熱熾盛(中消)-梔子、石膏、知母、麥冬、懷牛膝、玄參
  • 腎陰虧虛(下消)-六味地黃丸(熟地黃、淮山、山茱萸、茯苓、澤瀉、丹皮)
  • 陰陽兩虛(下消)-金匱腎氣丸(附子、肉桂、六味地黃丸)

新報副刊專欄:【中醫有理】糖尿與消渴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