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4日星期四
2019年2月16日星期六
2019年2月14日星期四
中藥與食物相宜- 補益類
酸棗仁&小麥&糯米
先煮酸棗仁取汁,再入小麥和糯米煮粥食,可益脾養心,寧神除煩。
熟地黃&粳米
兩者煮粥食,可滋陰補腎,益氣養血,適合陰血不足所致的妊娠貧血者食用。
熟地黃&黃精&羊肉
三者炖食,可滋腎健脾,降糖降壓,用於糖尿病,高血壓病屬陰血不足,有心煩,口渴,頭暈眼乾,腰膝酸軟,神疲體倦等症者。
大棗&糯米
兩者煮粥食,可補脾養胃,用於脾胃氣虛症者的食療。
2019年2月12日星期二
中藥與食物相宜- 補益類
黑芝麻&黑豆&牛肉
三者炖食,可降脂養血,補腎黑髮,用於肝腎虧虛,鬚髮早白,臉色蒼白,膚色不澤,腰膝疲軟及婦女月經量少者。
黑芝麻&黑木耳
黑芝麻可補肝腎,益精血,與黑木耳同食,可作為心腎不足,心悸不寧,失眠多夢等的食療方。
蜂蜜&蕃茄(西紅柿)
兩者配食,可養血滋陰,利水降壓。
2019年2月10日星期日
中藥與食物相宜- 補益類
菟絲子&粳米
菟絲子為補腎安胎的上品。將菟絲子用布包後入粳米煮粥食用,有補虛損,健脾胃,安胎作用。
雪耳&木耳
兩者同煮湯食,可益氣潤肺,益血養榮之功。適合久病體弱,腎虛腰背痛者食用。
黑芝麻&烏雞
兩者配食,可提高人體免疫功能,有美容和抗衰老作用。
黑芝麻&海帶
兩者配搭食用,有美容和抗衰老作用。
2019年2月9日星期六
慢性化膿性中耳炎的中醫診治
慢性化膿性中耳炎多因急性化膿性中耳炎治療不及時或不徹底,或鼻咽部及其鄰近器官的炎性病灶反覆發作所致,在耳科很常見。其臨床特點是耳中長期或間歇流膿,鼓膜穿孔,聽力減退。
本病一般分為單純型,骨瘍型,膽脂瘤型。亦可根據其症狀表現,將其分為慢性膿耳的普通型,頑固型及惡瘡型。
1. 普通型:(脾虛濕盛,清陽不升)
病機:多因脾虛中衰,氣血不足,清陽不升,濕濁上蒙清竅
症狀:耳中流膿為黏液性或黏膿性,一般無臭味,流膿多為持續性,患感冒時流膿增多。鼓膜穿孔在緊張部,大小不定,穿孔周圍有殘餘鼓膜,稱為「中央性穿孔」。經穿孔可見鼓膜內黏膜腫脹,增厚,色微紅或蒼白。耳聾一般不重,屬傳音性。全身症狀一般不明顯,可有面白氣短,神疲乏力,大便溏薄等症。
治則:補脾益氣,升舉清陽
方藥:補中益氣湯,參苓白朮散。若兼面黃消瘦,視物模糊等症,則為氣血兩虛,宜氣血雙補,方用八珍湯或十全大補湯
2. 頑固型: 病機:多因腎虛火旺,腎虛則髓少,骨質易受邪毒侵蝕,相火上炎則膿少而臭
症狀:耳中分泌物呈膿性,量較少,多有臭味。鼓膜的穿孔邊緣有一部分已達鼓溝,稱為邊緣性穿孔。有時穿孔在鬆弛部,並有聽骨鏈壞死。經穿孔可見鼓室內有肉芽或息肉。有較重的傳導性聾。有時伴頭痛,眩暈等症狀。有時因引流不暢,易引起并發症。此型患者所見膿少,頭痛,眩暈等症及常常伴見心煩,咽乾,五心煩熱,多屬腎陰不足,相火上炎。
治則:滋陰降火
方藥:知柏地黃湯,大補陰丸
3. 惡瘡型:
病機:腎陰不足,肝火上炎
症狀:分泌物少,有特異的惡臭。鼓膜穿孔在鬆弛部,或緊張部邊緣性。如為袋狀內陷而形成膽脂瘤者,應仔細察看鬆弛部有無小痂皮,清除痂皮後,如見邊緣性小穿孔,且穿孔內未顯露膽脂瘤物,可用探針探入囊內,如探出白色腐臭物質,即可確診。穿孔大者,通過穿孔可見灰白色鱗片狀或腐乳狀物質,其氣味極臭。聽力減退較甚,早期為傳導性聾,晚期若影響耳蝸,則可見混合性聾,病變侵蝕迷路,可出現局限性迷路炎症狀。本型的膿臭,眩暈是因肝膽之火上炎,熱毒內熏所致。
治則:鎮肝清熱
方藥:加減梔子清肝湯,加減龍膽瀉肝湯。
2019年2月8日星期五
中藥與食物相宜- 補益類
黃芪&粳米
兩者煮粥同食,適合妊娠胎動腹痛者食用。
黃芪&山藥&羊肉
三者炖食,可補氣升陽,健脾養胃,適合脫肛,子宮下垂,久瀉等症者食用。
黃精&冰糖
兩者蒸食,可用於脾胃虛弱,體倦乏力,口乾食少,肺虛燥咳,精血不足,內熱消渴者的食療。
2019年2月7日星期四
急性化膿性中耳炎的中醫診治
急性化膿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膿性炎症,好發於兒童。冬春季多見,常繼發於上呼吸道感染,病變常同時侵犯黏膜下層及鼓膜。病勢輕的,炎症在鼓室,咽鼓管為主;病勢重者,炎症擴展到鼓竇和乳突氣房,使其黏膜或骨質化膿壞死,即成為急性乳突炎。衛生習慣不良,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傳染病,外傷,慢性消耗性疾病等均可導致此病。
本病症狀特點為:發熱,耳痛,在1-2天內加劇,呈搏動性跳痛,聽力減退,鼓膜穿孔,膿液流出後,一般發熱,耳痛減退。若為乳突炎,則鼓膜穿孔出膿之後,發熱,耳痛不減,乳突部腫脹,壓痛明顯。急性化膿性中耳炎如不徹底治療,容易轉成慢性,有些患者可出現并發症,重者可危及生命。本病病程分為3期:
1. 初期(發生發展期)
症狀:突然發熱,惡寒,頭痛,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小兒體溫可達40度或更高,尤其是未滿周歲的嬰兒,體溫升高更明顯。患耳深部疼痛,逐漸加重,聽力減退,或有眩暈。檢查鼓膜充血明顯,聽力檢查呈傳導性聾。此期以風熱犯襲為主,肝膽火熾為次。
治則:疏風清熱,解毒消腫
方藥:銀翹散,桑菊飲,蔓荊子散等
2. 中期(化膿期)
症狀:為病之高峰期。見高熱不寒,耳痛劇烈,呈搏動性跳動,夜不能眠。如乳突受累,則疼痛更甚。聽力減退也更明顯。鼓膜充血深紅,且外凸。待鼓膜穿孔之後,膿液溢出,則發熱減退,耳痛減輕,聽力亦稍改善。假如鼓膜穿孔後,膿出又突然減少,發熱,耳痛均不減輕,乳突部明顯腫脹壓痛,亦要考慮急性乳突炎。証屬肝膽火盛,三焦熱甚。
治則:清肝瀉火,消腫排膿
方藥:一般在鼓膜穿孔前,可用仙方活命飲加減。若大便秘結,可加用生大黃後下,或直接用1-2劑大承氣湯以瀉火通便,釜底抽薪。鼓膜穿孔後,膿液排出,熱勢未退盡者,可用龍膽瀉肝湯或黃連解毒湯,方中可加一些生大黃。
3. 後期(恢復期)
症狀:發熱漸退,膿性分泌物轉為黏液性,量也漸減少直至乾淨。鼓膜大多數能愈合。少數治療不當或抵抗力弱,或兼感濕熱之邪者,可能轉變成為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此期証屬虛實夾雜,餘邪未盡,正氣已傷。
治則:扶正袪邪
方藥:四聖飲合四苓散,或用五神湯。
2019年2月6日星期三
中藥與食物相宜- 補益類
黨參&黃芪&烏雞
三者炖食,可補益氣血,用於氣血虧虛所致的惡露不絕,產後身痛,腹痛者。
黃芪&川芎&糯米
黃芪及川芎煎汁入糯米煮粥食,可補氣升陽,活血行氣,用於氣虛所致的惡露不絕者。
黃芪&山藥&紅蘿蔔
三者炖食,可補脾,益氣,健胃,用於脾胃虛弱引起的消化不良,肌肉消瘦者。
2019年2月5日星期二
分泌性中耳炎的中醫診治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耳內脹悶堵塞感,傳導性聽力下降及鼓室積液為主要特徵的中耳非化膿性疾病,又稱「漿液性中耳炎」,「鼓室積液」,「卡他性中耳炎」,「滲出性中耳炎」,「非化膿性中耳炎」,「積液性中耳炎」等,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類。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是在咽鼓管發生急性阻塞的基礎上發病,或在此基礎上加上感染因素而致病。臨床特點為耳悶,耳中閉氣感,聽力下降,有些患者伴有耳鳴。檢查鼓膜可見內陷,或見鼓室積液徵,聽力檢查有傳導性聾,聽力下降早期以低頻區為主,晚期則高頻區明顯。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起病緩慢,或由急性者未徹底治療而轉成慢性,臨床表現與急性者相似,但鼓膜內陷更明顯,鼓室積液則大多較黏稠甚至成膠狀。
本病的病機主要是「氣滯」和「痰阻」,氣滯即氣行不暢,痰阻即痰濕阻滯。臨床上又可分為風邪之痰,濕濁之痰,脾虛之痰和腎虛之痰四類。本病的治則為化痰通竅。
1. 風邪之痰
風邪犯肺,肺氣不宣,津液不能布散,則腐化為痰,積滯耳竅。
症狀:多見於發病1-2周內。耳中閉塞感明顯,聽力下降,或伴有表証。
治則:疏風宣肺化痰
方藥:三拗湯加味。發熱,微惡寒,鼓膜微紅,口微渴,屬風熱之証,宜用桑菊飲。鼓膜微紅而鼓室積液較多者,可用銀翹散合二陳湯加減。
2. 濕濁之痰
外感濕濁或暑濕之邪氣上蒸耳竅,津液停聚於耳竅。
症狀:多見於本病的「亞急性」階段。起病1-2周以後,鼓室積液較多,頭腦昏重,口中不渴,大便稀溏。
治則:燥濕化痰
方藥:根據鼓室內積液情況而定,鼓室積液稀薄,穿刺抽盡,不久又滲出而盈,宜用二陳湯,積膿稠黏者,宜用三子養親湯。若鼓室積膿長久不能消去,可謂「老痰」,可用控涎丹,不過要注意藥量不可過大,亦不能久用,以防傷及正氣,且病人體質虛弱,脈來細弱者不可妄用。
3. 脾虛之痰
脾陽不振,不能溫化水液,則津停成痰。脾虛而清陽不升,則濁陰蒙罩清竅,痰濁儲留於鼓室。
症狀:病程較長,耳中脹悶感時輕時重,面色萎黃,食欲不振,腹脹腸鳴,大便溏薄。
治則:健脾化痰
方藥:參苓白朮散合二陳湯。若在暑季或長夏之時,可加藿香,佩蘭,青蒿,荷葉等清暑化濕之品。
4. 腎虛之痰
腎氣不足,陽不制陰,則水液上泛,停滯耳竅成痰致病。
症狀:病程亦長,鼓膜內陷明顯,伴見形寒怕冷,腰膝酸軟,夜尿頻多。
治則:溫腎化痰
方藥:金匱腎氣丸。本病痰滯而僵化,只有溫化之劑才有利於通竅,若一加滋潤,則寒涼內逼,反而更助其僵。
非化膿性中耳炎時間久者,往往形成「黏連性中耳炎」,患者耳中脹悶,閉氣感時輕時重,鼓膜明顯內陷,變厚,混濁,可有瘢痕及鈣化斑,運動不良。聽力下降為傳導性聾。這時全身不一定有明顯的其他症狀。此屬氣血凝滯,瘀結耳竅。治療要活血化瘀通竅,可用通竅活血湯或化瘀聰聽丸。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是在咽鼓管發生急性阻塞的基礎上發病,或在此基礎上加上感染因素而致病。臨床特點為耳悶,耳中閉氣感,聽力下降,有些患者伴有耳鳴。檢查鼓膜可見內陷,或見鼓室積液徵,聽力檢查有傳導性聾,聽力下降早期以低頻區為主,晚期則高頻區明顯。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起病緩慢,或由急性者未徹底治療而轉成慢性,臨床表現與急性者相似,但鼓膜內陷更明顯,鼓室積液則大多較黏稠甚至成膠狀。
本病的病機主要是「氣滯」和「痰阻」,氣滯即氣行不暢,痰阻即痰濕阻滯。臨床上又可分為風邪之痰,濕濁之痰,脾虛之痰和腎虛之痰四類。本病的治則為化痰通竅。
1. 風邪之痰
風邪犯肺,肺氣不宣,津液不能布散,則腐化為痰,積滯耳竅。
症狀:多見於發病1-2周內。耳中閉塞感明顯,聽力下降,或伴有表証。
治則:疏風宣肺化痰
方藥:三拗湯加味。發熱,微惡寒,鼓膜微紅,口微渴,屬風熱之証,宜用桑菊飲。鼓膜微紅而鼓室積液較多者,可用銀翹散合二陳湯加減。
2. 濕濁之痰
外感濕濁或暑濕之邪氣上蒸耳竅,津液停聚於耳竅。
症狀:多見於本病的「亞急性」階段。起病1-2周以後,鼓室積液較多,頭腦昏重,口中不渴,大便稀溏。
治則:燥濕化痰
方藥:根據鼓室內積液情況而定,鼓室積液稀薄,穿刺抽盡,不久又滲出而盈,宜用二陳湯,積膿稠黏者,宜用三子養親湯。若鼓室積膿長久不能消去,可謂「老痰」,可用控涎丹,不過要注意藥量不可過大,亦不能久用,以防傷及正氣,且病人體質虛弱,脈來細弱者不可妄用。
3. 脾虛之痰
脾陽不振,不能溫化水液,則津停成痰。脾虛而清陽不升,則濁陰蒙罩清竅,痰濁儲留於鼓室。
症狀:病程較長,耳中脹悶感時輕時重,面色萎黃,食欲不振,腹脹腸鳴,大便溏薄。
治則:健脾化痰
方藥:參苓白朮散合二陳湯。若在暑季或長夏之時,可加藿香,佩蘭,青蒿,荷葉等清暑化濕之品。
4. 腎虛之痰
腎氣不足,陽不制陰,則水液上泛,停滯耳竅成痰致病。
症狀:病程亦長,鼓膜內陷明顯,伴見形寒怕冷,腰膝酸軟,夜尿頻多。
治則:溫腎化痰
方藥:金匱腎氣丸。本病痰滯而僵化,只有溫化之劑才有利於通竅,若一加滋潤,則寒涼內逼,反而更助其僵。
非化膿性中耳炎時間久者,往往形成「黏連性中耳炎」,患者耳中脹悶,閉氣感時輕時重,鼓膜明顯內陷,變厚,混濁,可有瘢痕及鈣化斑,運動不良。聽力下降為傳導性聾。這時全身不一定有明顯的其他症狀。此屬氣血凝滯,瘀結耳竅。治療要活血化瘀通竅,可用通竅活血湯或化瘀聰聽丸。
2019年2月4日星期一
中藥與食物相宜- 補益類
桑椹&粳米
桑椹煎取汁液後入粳米察粥食,可補血滋陰,生津潤燥,用於記憶力減退,精力不集中,失眠多夢等症者。
桑椹&黑豆
桑椹與黑豆同煮食,可補腰腎,益精氣,生津止渴,養血榮筋。
太子參&黃芪&青豆
三者配搭,有益氣健脾的功效。
2019年2月3日星期日
急喉風的中醫診治
急性會厭炎又稱急性聲門上喉炎,是一種危及生命的嚴重感染,可引起喉阻塞而窒息死亡,成人及小兒均可患病,常發生於冬春兩季,發病迅速,以喉部疼痛,吞嚥困難,語言難出,痰涎壅盛,飲水嗆逆等症狀為主要表現,為喉科急性重病之一,處理不當則死亡率較高。屬中醫「急喉風」範疇,是中醫喉科的急症。現代中醫耳鼻喉科多以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常須應用足量抗生素和糖皮質激素,必要時行氣管切開術。
急喉風一症,風,熱,痰三者同時存在,相互作用,相互因果,甚則相互轉化,風可化火,火能煉痰,風火迅速,鼓激痰涎,堵塞氣道。不過必須認識到,水腫者以痰為主,急性炎症以熱(火)為主,痙攣者以風為主,應分清主次,標本以便有利於治療。
本病治療,要求藥力猛,見效快,取材便,所以中成藥最為理想,可用雄黃解毒丸,或用六神丸,以促使患者吐出大量痰液,喉部的堵塞可得到暫時緩解,如痰涎多,阻塞氣道,可用吸痰器吸出,阻塞嚴重時,應做氣管切開術。如上藥無效,可用姜汁灌服通關散或散痰珠黃散,並針刺少商,商陽穴出血,小兒可加用猴棗粉。
辨証治療可分為3個証型:
1. 風邪夾痰
症狀:聲帶水腫,黏膜呈青灰色,痰涎清稀。
治則:袪風化痰。此類患者往往有對某些物質過敏現象,治療時可配合脫敏。
方藥:麻杏石甘湯合脫敏湯
2. 痰熱互結 症狀:聲帶水腫,黏膜充血,皸裂,會厭紅腫,痰涎黃稠,伴有高熱,口臭,心煩不寧,大便秘結,小便黃赤
治則:清熱解毒,消痰利咽
方藥:黃連解毒湯合導痰湯
3. 內風夾痰
症狀:聲帶無水腫,亦無明顯充血,表現為喉或聲帶痙攣為主。
治則:息風化痰
方藥:三蟲散合導痰湯
2019年2月2日星期六
中藥與食物相宜- 補益類
黨參&大米
兩者煮粥食,可用於放療或化療後白細胞減少症的食療。
粉葛&瘦肉
兩者煲湯食,可健脾益陰,生津止渴,降血糖降血壓,用於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壓病屬脾虛胃熱者。胃寒濕重者不宜用。
桑椹&蜂蜜
桑椹煎汁,與蜂蜜配用,可生津止渴,潤腸通便,適合發熱,口渴,腸燥便秘者食用。
2019年2月1日星期五
慢性喉炎的中醫診治
慢性喉炎是喉黏膜的慢性炎性病變,可波及黏膜下層及喉內肌,常為急性喉炎治療不當或反覆發作而致,長期發音不當也是引起此病的重要原因。
本病的主要症狀以聲音嘶啞為主,初起為間歇性,經過休息可以緩解,繼之聲嘶為持續性,但完全失音者很少見。患者喉部常有不適感,如刺痛,燒灼,瘙癢,脹悶,異物感,乾燥感,咽頭常感到有黏痰卡住,每頻頻咳嗽以求舒服。
檢查可見,早期喉黏膜為黯紅色,腫脹,聲帶失去正常光澤,表面常有血管紋,久則喉黏膜變為灰藍色,明顯增厚,聲帶肥厚,嚴重者可呈柱狀,或有小結,息肉等贅生物出現,影響聲帶閉合,室帶因代嘗作用而造成肥厚超越,遮蓋於聲帶之上,有時披裂,會厭皺壁及會厭部也有慢性炎症,且常有黏膜附著。
中醫稱本病為慢喉喑,認為本病因肺腎陰虛,咽喉失養,聲門不利所致,即為「金破不鳴」。有種說法是「聲帶屬肝」,一者在形態上,聲帶色白堅韌如筋膜,而肝主身之筋膜;二者在生理功能上,肝主調節人體一身氣機,而聲帶的開合運動就是肝調節喉氣的一種形式。臨床上,肝血充足,筋膜得養,聲帶活動有度,發音能高能低。若肝血不足,血不養筋,可致聲帶運動受限,出現音啞;若肝鬱氣滯血瘀,可致聲帶腫脹黯紅,息肉增生。
慢性喉炎的發病,多與多言損氣有關,氣損即滯,氣滯後一方面導致生痰,終至痰氣相凝;另一方面氣為血之帥,血以氣行,氣滯可致血瘀,痰凝血瘀久困聲門,而致聲音嘶啞,常表現為聲帶肥厚,室帶肥厚,聲帶小結,聲帶息肉等。所以慢性喉炎的治療,常以活血袪瘀為主,化痰散結為輔,常用代表方有通竅活血湯,二陳湯加減。常用藥:赤芍,丹皮,川芎,桃仁,紅花,五靈脂,昆布,海藻。如其瘀滯嚴重,可加蘇木,土鱉蟲,蜈蚣;痰結明顯者,可加僵蠶,膽星,瓦楞子,浙貝母。
神授衛生湯,加減三甲散,桃紅四物湯是臨床常用之方劑。
1. 聲帶小結
症狀:聲音嘶啞,多言之後更為明顯,檢查聲帶可見兩側聲帶邊緣的前,中1/3處有對稱性隆起。聲帶的顏色多為灰,白色。這是「多言損氣,氣損則滯,滯則生痰,久則痰由無形而終至有形有質。」
治則:化痰散結,活血化瘀
方藥:昆布,瓦楞子,枳殼,天竺黃,射干,桔梗,甘草。小結成形,有僵硬狀者,加三棱,莪朮;氣虛者,加黃芪,白朮;痰多者,加川貝母粉沖服。
2. 聲帶息肉
症狀:聲帶息肉患者的聲音嘶啞程度一般較甚,檢查可見,一側或兩側聲帶表面有贅生物,顏色多為灰白水腫樣,半透明的,有時為紅色或紫紅色,或為粉紅色。聲帶息肉多為脾虛生濕,痰濁凝滯而成。
治則:健脾化痰,利濕去濁
方藥:六君子湯合三子養親湯加減。山楂,有消磨各種息肉的作用,也為本証型必用藥物。
3. 室帶肥厚
症狀:室帶又稱假聲帶,位於聲帶(舌面)上方,與聲帶平行,色淡紅,屬脾。室帶肥厚腫脹會影響聲帶活動,出現聲音嘶啞,講話費力。室帶肥厚色質淡紅者為脾虛痰阻
治則:健脾化痰消腫
方藥:六君子湯合三子養親湯加減。色質黯紅者屬痰瘀交阻,治療以破瘀化痰消腫,常用三棱,莪朮,瓦楞子,昆布,海蛤殼,當歸,桃仁,澤蘭,乳香,沒藥。
本病的主要症狀以聲音嘶啞為主,初起為間歇性,經過休息可以緩解,繼之聲嘶為持續性,但完全失音者很少見。患者喉部常有不適感,如刺痛,燒灼,瘙癢,脹悶,異物感,乾燥感,咽頭常感到有黏痰卡住,每頻頻咳嗽以求舒服。
檢查可見,早期喉黏膜為黯紅色,腫脹,聲帶失去正常光澤,表面常有血管紋,久則喉黏膜變為灰藍色,明顯增厚,聲帶肥厚,嚴重者可呈柱狀,或有小結,息肉等贅生物出現,影響聲帶閉合,室帶因代嘗作用而造成肥厚超越,遮蓋於聲帶之上,有時披裂,會厭皺壁及會厭部也有慢性炎症,且常有黏膜附著。
中醫稱本病為慢喉喑,認為本病因肺腎陰虛,咽喉失養,聲門不利所致,即為「金破不鳴」。有種說法是「聲帶屬肝」,一者在形態上,聲帶色白堅韌如筋膜,而肝主身之筋膜;二者在生理功能上,肝主調節人體一身氣機,而聲帶的開合運動就是肝調節喉氣的一種形式。臨床上,肝血充足,筋膜得養,聲帶活動有度,發音能高能低。若肝血不足,血不養筋,可致聲帶運動受限,出現音啞;若肝鬱氣滯血瘀,可致聲帶腫脹黯紅,息肉增生。
慢性喉炎的發病,多與多言損氣有關,氣損即滯,氣滯後一方面導致生痰,終至痰氣相凝;另一方面氣為血之帥,血以氣行,氣滯可致血瘀,痰凝血瘀久困聲門,而致聲音嘶啞,常表現為聲帶肥厚,室帶肥厚,聲帶小結,聲帶息肉等。所以慢性喉炎的治療,常以活血袪瘀為主,化痰散結為輔,常用代表方有通竅活血湯,二陳湯加減。常用藥:赤芍,丹皮,川芎,桃仁,紅花,五靈脂,昆布,海藻。如其瘀滯嚴重,可加蘇木,土鱉蟲,蜈蚣;痰結明顯者,可加僵蠶,膽星,瓦楞子,浙貝母。
神授衛生湯,加減三甲散,桃紅四物湯是臨床常用之方劑。
1. 聲帶小結
症狀:聲音嘶啞,多言之後更為明顯,檢查聲帶可見兩側聲帶邊緣的前,中1/3處有對稱性隆起。聲帶的顏色多為灰,白色。這是「多言損氣,氣損則滯,滯則生痰,久則痰由無形而終至有形有質。」
治則:化痰散結,活血化瘀
方藥:昆布,瓦楞子,枳殼,天竺黃,射干,桔梗,甘草。小結成形,有僵硬狀者,加三棱,莪朮;氣虛者,加黃芪,白朮;痰多者,加川貝母粉沖服。
2. 聲帶息肉
症狀:聲帶息肉患者的聲音嘶啞程度一般較甚,檢查可見,一側或兩側聲帶表面有贅生物,顏色多為灰白水腫樣,半透明的,有時為紅色或紫紅色,或為粉紅色。聲帶息肉多為脾虛生濕,痰濁凝滯而成。
治則:健脾化痰,利濕去濁
方藥:六君子湯合三子養親湯加減。山楂,有消磨各種息肉的作用,也為本証型必用藥物。
3. 室帶肥厚
症狀:室帶又稱假聲帶,位於聲帶(舌面)上方,與聲帶平行,色淡紅,屬脾。室帶肥厚腫脹會影響聲帶活動,出現聲音嘶啞,講話費力。室帶肥厚色質淡紅者為脾虛痰阻
治則:健脾化痰消腫
方藥:六君子湯合三子養親湯加減。色質黯紅者屬痰瘀交阻,治療以破瘀化痰消腫,常用三棱,莪朮,瓦楞子,昆布,海蛤殼,當歸,桃仁,澤蘭,乳香,沒藥。
2019年1月31日星期四
中藥與食物相宜- 補益類
核桃&荸薺(馬蹄)
兩者同食,可補益,有利於消化。
核桃&粟米
兩者同煮食,可延緩衰老,增強記憶力,作為高血脂,動脈硬化,心臟病患者的食療方。
核桃&黑芝麻&糯米
三者煮粥食,可滋養精血,適合精血不足所致的斑禿者食用。
2019年1月30日星期三
急性喉炎的中醫診治
急性喉炎為喉黏膜及聲帶的急性炎性病變,常與急性咽炎,急性鼻炎等同時發作,或繼發於上呼吸道炎症性病變。發病以春秋兩季為多,另外因發聲不當,或一時發聲過多及過高,亦可致病。
本病的主要症狀為聲音改變,輕則嘶啞,甚則失音,伴有咽喉疼痛,乾燥,灼熱,毛澀嗆咳,可有發熱,全身不適等。檢查見喉黏膜充血腫脹,以聲帶及杓會厭壁最為明顯,聲門閉合受影響。本病若治療不當或休息不足,病程遷延,轉為慢性喉炎。中醫把失音、嘶啞稱之為「喑」,故急性喉炎稱為「急喉喑」。
本病病因為風寒或風熱侵襲肺衛,致肺氣不宣,聲帶開合不利,即為「金實不鳴」。風熱犯肺,極易化熱,風熱循經,蘊結咽喉,煉液成痰,風熱痰三者搏結咽喉而致喉喑者,臨床最為常見。所以治療以疏風清熱化痰為原則,但根據病程不同而採取相應的方法。
初期
症狀:多以風邪外侵為主,聲嘶不揚,咽喉疼痛不明顯,喉部以水腫為主,不充血或充血不甚,伴有惡寒,微發熱,咳嗽,痰清稀
治則:疏風宣肺,化痰利咽
方藥:三拗湯加味,六味湯
風寒化熱或風熱襲肺
症狀:聲音嘶啞,咽喉疼痛,喉部充血水腫,咳咯黃痰
治則:疏風清熱,化痰利咽
治則:疏風清熱,化痰利咽
方藥:銀翹散。充血甚者,可加入板藍根;疼痛劇烈者,可加入馬勃,亦可用疏風清熱湯;紅腫甚者,可外用通用清腫散。
咽喉諸疾,雖多屬熱,但未見熱毒熾盛之症,用藥忌苦寒直折,常用金銀花,連翹,板藍根,桑葉,菊花,薄荷,馬勃,桔梗,淡竹葉,生地,玄參,石膏,天花粉,蘆根等甘寒之品,清熱而不傷陰。且熱能煉液成痰,痰火互為標本,故可加沙參,竹茹,天竺黃等清熱化痰之品。
2019年1月29日星期二
中藥與食物相宜- 補益類
蓮子&雪耳
蓮子與雪耳煲湯或煮羹食,可補脾益氣,養胃安神,用於脾胃虛弱,失眠等症的食療。
蓮子&木瓜
蓮子與木瓜煮食,適合產後虛弱,乳汁不下,或失眠多夢者食用。
蓮子&百合
兩者同煮食,可養陰潤肺,養心安神。可作為病後體弱,神經衰弱等症的食療。
核桃&芝麻
核桃和芝麻同炒食,可補益肝腎,促進人體對蛋白質的吸收。
2019年1月28日星期一
扁桃體周圍膿腫的中醫診治
扁桃體周圍膿腫是發生於扁桃體窩內結締組織和咽縮肌之間的一種局部化膿性炎症,絕大多數繼發於急性扁桃體炎。好發於青壯年,且男性為多,一般為單側性發作,發病多見於春秋兩季。在扁桃體周圍膿腫形成之前都有扁桃體炎及周圍急性發炎,如3-4天後症狀未見好轉,反而加重者,特別是疼痛集中而加劇,吞咽更覺困難者,可診斷為本病。
其主要臨床表現為:咽喉疼痛明顯偏於一側,集中而尖銳,常可放射到同側耳部,頸部轉動不利,呈假性強直,舌腭弓上段及患側軟腭明顯紅腫隆起,且可遮蓋扁桃體,扁桃體充血,常被擠向內下方,表面時有膿性分泌物覆蓋,懸雍垂紅腫,被擠向健側。紅腫局部有觸痛,膿腫形成則有波動感,張口不利,影響言語及飲食,甚至引起呼吸困難,頸部淋巴結腫大壓痛,伴有發熱惡寒,頭痛,口涎較多,大便秘結,小便短赤等症狀。
本病又稱喉癰,因其位於咽峽,也稱為喉關癰。本病大多繼發於急性扁桃體炎,或慢性扁桃體炎反覆急性發作,由於隱窩口阻塞,而致感染成膿,為「癰」之一種。肺經素有積熱,覆感風邪,風熱相搏,痰濁內生,終致風,熱,痰三者壅滯於咽喉而成癰。治療應以清熱解表,化膿消腫為主。根據其病變的不同階段,區別治療,並採用內治和外治相結合的方法,以提高治療效果。
初期
症狀:局部紅腫疼痛,吞咽時咽痛加劇,伴惡寒發熱,頭痛,周身不適
治則:疏風解表
方藥:荊防敗毒散加減。如熱象明顯者,可用疏風清熱湯。初期表証階段一般很短,最多1-2天,故應隨著熱勢的進退變化而改方,若局部紅腫,邊緣不清,應加重清熱解毒,消腫止痛藥物,如用甘桔及黃連解毒湯。外用通用消腫散吹撒患處。
成膿期
症狀:見壯熱不退,口渴煩躁,局部腫脹,邊界漸起明顯,逐漸高腫,疼痛增劇,觸之較軟,同側耳竅亦可疼痛,言語不清,帶有鼻音,因咽喉腫塞,而致湯水難下,飲水常致嗆咳,甚至呼吸不利,喉頭痰涎黏稠量多,大便乾結
治則:清熱解毒,消癰透膿
方藥:仙方活命飲。大便秘結者,加大黃,玄明粉,亦可用清咽利膈湯。膿成者,可切開排膿,在癰腫最突出處刺破,必使膿液暢流。若正氣虛弱,邪毒內陷,膿成難潰者,可用托里消毒散,重用生黃芪。
潰後期
症狀:膿腫潰破,局部紅腫疼痛大減,熱勢六減
治則:清熱解毒
方藥:五味消毒飲加味。外用藥可用冰硼散或通用消腫散。
恢復期
症狀:常伴有體弱多汗,乏力,口乾,為氣陰受損
治則:益氣養陰,清解余毒
方藥:黨參,黃芪,天花粉,金銀花,石斛,山藥,甘草。外用養陰生肌散吹喉。
2019年1月27日星期日
中藥與食物相宜- 補益類
枸杞子&百合
兩者同燴食,可補腎養血,清熱除煩,寧心安神。
枸杞子&桑白皮
兩者同煎服,可用於糖尿病患者。
蓮子&枸杞子&松子仁&粳米
四者煮粥食,可健脾養胃,益肝腎,提高人體免疫力,常服可改善體質,對中老年人尤為適宜。
2019年1月26日星期六
急性扁桃體炎的中醫診治
急性扁桃體炎是指腭扁桃體的急性非特異性炎症。多發於春秋兩季。其臨床表現主要為急性發作的單側或雙側腭扁桃體紅腫疼痛,並伴有發熱,頭痛,口渴,咽喉疼痛,吞咽不利,便秘等全身症狀。若治療不當,可轉變為慢性扁桃體炎或并發扁桃體周圍膿腫。
由於本病多因感受風熱邪毒而致,故中醫稱本病為風熱乳蛾。導致急性扁桃體炎的病因不同,其表現也各有所異。根據其不同表現及發展階段,可把急性扁桃體炎分為3型:風熱型,熱毒型,爛蛾風。
風熱乳蛾的病因主要為外感時邪,直犯肺胃,搏結於咽喉;熱毒乳蛾為風邪外襲,引動胃經積熱,上熏咽喉;爛蛾風則為陽明伏火熾盛,熱毒熏蒸,上逼咽喉所致。
風熱乳蛾
症狀:多見於病之初期,相當於急性卡他性扁桃體炎。其表現為發熱惡風,頭痛,關節疼痛,咽部乾澀,有疼痛及異物感,痰涎增多,食欲不振。檢查見咽部充血,扁桃體腫大。
治則:疏風清熱利咽
方藥:疏風清熱湯。充血甚者,加板藍根;疼痛甚者,加薄荷,馬勃;扁桃體紅腫較甚者,加僵蠶,亦可選用銀翹散及桑菊飲。如因風寒襲肺,搏結咽喉而致痛者,見扁桃體腫大,充血不甚,伴見風寒表証,治宜辛溫解表。代表方為喉科六味湯。但風寒很快化熱,故此法不宜久用,一旦風寒化熱,即應改方。風熱乳蛾的外治法,可選用通用消腫散吹敷局部,一日3次。
熱毒乳蛾
症狀:本病為急性隱窩型扁桃體炎。全身症狀較風熱乳蛾嚴重,發熱高,惡寒少,頭痛咽痛較甚,吞咽不利,言語不清,口乾思飲伴有黏痰,扁桃體腫脹突出,充血紅艷,表面可有黃白色分泌物附著,分泌物可溶合成片,形成假膜,易於拭去,可出現頜下淋巴結腫大,壓痛及牽引耳痛
治則:清熱解毒,消腫利咽
方藥:加減黃連清咽飲。痰熱甚者,加浙貝母,黛蛤散;亦可加玄參,天花粉,蘆根,清熱化痰,生津止渴;大便秘結者,可加生大黃,玄明粉,或用清咽利膈湯。
爛蛾風
症狀:本病為急性間質性扁桃體炎,見壯熱不退,呈急性病容,口舌乾燥,心煩不寧,咽喉劇烈疼痛,吞咽困難,甚則呼吸不暢,大便秘結,小便灼熱短赤,扁桃體紅腫,甚則周圍組織也充血腫脹。扁桃體表面假膜污垢較厚,口臭難聞,頜下淋巴結腫大壓痛。
治則:清腑泄熱,解毒消腫
方藥:清咽利膈湯。如局部紅腫較甚者,可用仙方活命飲。外用藥可用吹喉袪腐散
急性扁桃體炎後期,大多出現邪去陰傷症狀,口乾少津,宜養陰清熱,可用生地,生石膏,貝母,玄參,天花粉,玉竹,射干,馬勃,桔梗,甘草。外吹珠黃散。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