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包含「聲帶水腫」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聲帶水腫」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019年2月15日星期五

月經期,妊娠期婦女患喉炎和聲沙,用藥及注意事項有哪些?

很多治療喉炎的中藥有活血化瘀,行氣消腫的功能,可導致月經量增多,經期延長,甚至流產,因此,月經期及妊娠期患喉炎時,應慎用這類中藥。

有些人月經期雌激素分泌過多,經期聲帶的黏膜充血水腫,若此期間用聲不當或用聲過度,可致喉肌緊張,聲帶肌及其表面的黏膜就會受到突然的衝擊而出血。

長時間用聲,高聲說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劇烈陣咳也可導致聲帶充血。故月經期應適當及減少用聲,勿用聲過高,預防感冒等上呼吸道疾病。


2016年9月26日星期一

對付聲帶小結瘜肉 中醫灸聲 沙啞拜拜

對付聲帶小結瘜肉 中醫灸聲 沙啞拜拜 (明報 26/9/2016)

【明報專訊】鄭秀文紅館開騷,失聲影響演出,針灸救聲。之後一場演唱會,情况好轉!

中醫針灸,究竟有何幫助?不時有歌手突然在演唱會前失聲,急急打支「開聲針」,到底又是什麼?急救失聲,還有坊間流傳的鹹竹蜂冲水或蜜糖水,又有沒有用?

鄭秀文剛舉行過八場演唱會,但因喉嚨發炎和咳嗽影響聲帶,第一場演唱會唱到一半,失聲兼走音。之後她在社交網站貼圖,接受針灸治療開聲,在頭頂、眉心及喉嚨插針。


咳最傷聲 針灸六成療效
對付聲沙、失聲,香港大學聲線研究所一直研究以針灸治療聲帶病變。當中一項研究結果顯示,對於經常要說話的職業如教師、接待員等,出現聲線疾病後,若接受針灸治療,聲線功能、沙啞程度和說話出現困難的情况,明顯有改善。

失聲,西醫將病因分為急性感染或慢性勞損。註冊中醫石敏棋指出,中醫將失聲列入「喉喑」診斷範圍,亦分為「急喉喑」和「慢喉喑」兩大類﹕

.急喉喑
發病急,病程短,通常伴隨感冒

.慢喉喑
與用聲不當、勞損、體虛有關;亦可能因為「急喉喑」未有妥善治理,演變成「慢喉喑」

「半夜三點咳到六點,幾乎棚牙都咳埋出嚟!」鄭秀文在社交網站上說自己整晚咳不停。石敏棋指出,「咳,最傷聲,因為每咳一下,聲帶都用力拍合,出現勞損,引起紅腫、發炎,甚至導致小結、瘜肉、聲帶肥厚等疾病」。針灸對聲帶小結、聲帶瘜肉、聲帶肥厚等,有六至八成療效;亦可紓緩炎症、水腫,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傷口癒合和新陳代謝。


須配合中藥 多飲水少用聲
然而,治療失聲不能單靠針灸。石敏棋表示,針灸可治標,針灸後患者即時感到喉部放鬆了,但還需要配合中藥和醫囑。醫囑包括﹕少用聲、多飲水、不捱夜、吸蒸氣,還可按摩頸部,使用放濕機,「聲帶每秒拍打200下,最怕缺水。飲水毋須多,但要密密飲,保持聲帶滋潤」。


蜂蜜反效果 鹹竹蜂苦寒
至於坊間流傳,蜜糖水有助開聲。石敏棋指,飲用蜜糖水,感覺好像可以紓緩不適,但蜂蜜會使咽喉分泌增加及黏着,反而導致「封喉」,即聲音不夠清晰或發聲困難,病人自然地發出「咔咔聲」清喉嚨,此舉令聲帶互相撞擊,護聲不成反而加重病情。

另外,亦有人以鹹竹蜂焗水自製開聲茶,治療失聲,石敏棋亦不建議。「鹹竹蜂十分苦寒,且帶有毒性,脾胃差的人服用後,可能會胃痛、嘔、暈、瀉。」她指出,治療失聲的藥物有很多選擇,如﹕清熱利咽的桑葉、枇杷葉、桔梗、板藍根、薄荷;生津的北沙參、天冬、麥冬、百合、葛根,毋須以鹹竹蜂入藥。

秋風起,天氣轉涼,容易感冒,石敏棋建議用北沙參、麥冬、枇杷葉、甘草、百合、龍脷葉加入瘦肉煲湯,有潤燥功效。



參考連結:




2014年6月17日星期二

假聲帶發聲 / 喉室帶發聲障礙 (Plica Ventricularis / Ventricular Phonation)

假聲帶發聲又稱喉室帶發聲障礙,假聲帶又稱室帶,左右各一,位於聲帶上方且與聲帶平行,呈淡紅色。患者發聲時,假聲帶內收過度掩蓋了真聲帶,甚至兩側假聲帶並攏靠近且振動發音。

其主要症狀為中重度聲線低沉、沙啞粗糙、發聲緊張且肌肉拉緊,引致喉功能性過強發聲障礙,為功能性失音之一。

本病多見於青壯年,尤其是缺乏用聲技巧的職業用聲者,而且情緒對本病有一定影響。另外,本病亦常見於其他聲線疾病因發聲困難,故患者錯用了假聲帶以代償發聲,如聲帶水腫、聲帶癱瘓等。

本病可列入中醫喉科的「暴喑」、「久喑」的範圍,証型包括:肺經鬱熱、肝鬱氣滯、肺脾氣虛、痰濁瘀血等。治療方面,主要以針灸配合中藥針對不同証型以改善症狀,多採用清熱宣肺、疏肝解鬱、補益肺脾、袪瘀化痰、舒喉開音等治法。此外,可配合聲線治療幫助患者放鬆局部肌肉,糾正發聲技巧;思維認知治療有助疏導情緒,改善患者情緒心理質素。



詳情可參考此連結
http://www.cmsda.org/Pages/假聲帶發聲.aspx

2014年6月16日星期一

聲帶水腫 (Vocal Cord Oedema)

聲帶水腫是聲帶表層或深層積聚了一些組織液,其水腫多見於雙側全長聲帶,亦可表現為黏膜下水腫。其主要症狀為聲音低沉沙啞,嚴重者可因水腫阻塞氣道而引致氣喘或呼吸困難。

某些情況聲帶上特定位置腫脹,可引致聲帶囊腫,可見雙側聲帶閉合時留有較大及明顯的間隙,患者聲線漏氣音明顯及發聲時較乏力困難。

本病最常見病因是吸煙、長期用聲不當或聲帶過勞、胃酸倒流、甲狀腺疾病等,且女性發病多見,尤其常發於月經期間前後,因身體荷爾蒙水平變化而引起局部水腫。

本病屬中醫喉科「慢喉喑」的範圍,亦可參考女性月經期所患的「經行音啞」或妊娠期的「子喑」。証型包括:肺腎陰虛、肝腎陰虛、氣血兩虛、腎虛水泛、氣血瘀阻等。治療方面,主要以針灸配合中藥針對不同証型以改善症狀,多採用滋養肺腎、補肝養陰、補益氣血、溫陽利水、化瘀調經等治法。

此外,建議患者注意聲帶休息、戒煙酒、積極治療原發性疾病、接受言語治療等,以免本病延發其他聲帶疾病。



參考視頻:
http://youtu.be/T1NllFk2Yvo

2014年2月8日星期六

開聲妙方? (三)

其實,並非單靠開聲茶或坊間流傳的偏方就能解決聲線問題。雖然這些方法表面上可暫時舒緩喉痛不適、咽乾口渴等症狀,但只是治標不治本,還會引起不同程度的副作用。

因此,要正視及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首先要找出引致聲線問題的根本所在,尤其當患者的聲沙問題持續超過兩星期,建議往耳鼻喉專科作詳細檢查及診斷,以排除一些惡性病變,如喉癌。由於喉癌病發初期可表現為聲音沙啞,因此不可忽視,以免誤診誤治。

一般而言,透過喉部內窺鏡檢查可觀察聲帶局部病變及其功能運作,包括:聲帶病理性結構,如聲帶結節(俗稱聲帶生繭、生枕)、聲帶瘜肉、聲帶肥厚等;聲帶及喉部充血炎症水腫,如聲帶炎、聲帶水腫、急慢性喉炎等;同時,聲帶亦可出現功能性發聲障礙、聲帶閉合不全等,皆可透過內窺鏡檢查以作診斷。

有關中醫治療聲線問題,一般包括針灸及中藥兩方面。首先,臨床上聲帶出現問題而不需要進行手術者,多建議接受針灸並配合中藥治療。然而,聲線病人的體質証型以氣虛、陰虛、痰濕較為多見,故治療以益氣養陰、化痰除濕、疏肝健脾、補腎養肺、咽喉為主。可見,中醫治療聲線疾病一方面可針對聲帶局部病變,另一方面亦顧及人體的臟腑氣血及陰陽虛實。

總而言之,若聲線問題持續,第一步並非喝開聲茶,而是盡快尋求專業意見,未病先防,既病防變!


2011年5月19日星期四

針灸可治聲沙 配合言語治療 一個月即治癒

針灸可治聲沙 配合言語治療 一個月即治癒 (蘋果日報 19/05/2011)


【本報訊】聲大唔代表無禮貌,聲沙卻可能是陰虛徵兆。按中醫概念,人體體液水份不足即屬「陰虛」,都市人睡眠質素欠佳,應酬多煙酒多,陰虛下不但盜汗失眠,更慢慢多了把「豆沙喉」。要搶救聲線,除了接受聲線訓練或在喉頭開刀,也可選擇接受中藥及針灸療程,小小針頭對症下穴,聲帶長繭、長瘜肉或慢性喉炎,最快一個月已可針到病除,讓靚聲復活。記者:夏志禮

香港大學言語及聽覺科學部聲線研究所過去五年研究了205個「爛聲」病例,年齡由10歲至78歲不等,發現有三分二患者屬陰虛,與西醫所言的脫水症狀相似。因應病人情況分為三組,包括針灸、中藥及雙管齊下的治療,中藥組病人按病況服食養陰清肺湯(材料包括生地黃、麥冬、甘草、玄參、川貝母、丹皮、薄荷、炒白芍),並配合言語治療中西合璧。結果發現針灸療程在改善聲線問題上功效較顯著,91名治療前被診斷患陰虛的患者,治療後有89人藥到病除,病人肝、肺等臟腑病徵亦大大減少。

該學部高級註冊中醫師石敏棋表示,治療常用穴位包括人迎、廉泉、合谷、列缺、照海等,左右取穴共九個穴位,留針30分鐘。每個療程分兩節,一周最多可針兩次,「治療速度睇病人病情,平均計算,大約做六次就可以有成效」。她舉例指,一名30歲女教師因喉部肌肉局部拉緊求診,初時完全無法發聲,經過約兩次針灸配合三課言語治療已能開聲。


復元快 免開刀之苦
研究所所長姚文禮指出,國內早以針灸治療聲帶病變,而針灸主要針對長繭或長瘜肉等聲帶結構性異常問題,部份病人因此能免卻開刀之苦。他推論,針灸能加快人體組織復元速度,令陰虛問題得以解決。

姚文禮又稱,若連續十日至兩周出現聲沙,應盡快求診,「因為喉嚨冇神經,到你發覺聲沙或者疲勞嗰陣已經好嚴重,經中醫師同言語治療師初步評估問題,睇吓係咪可以做針灸,因為聲沙亦有可能係喉癌先兆」。

石敏棋補充指,並非人人適合接受針灸,「高血壓、怕針、嚴重皮膚感染患者都唔適合做針灸,長期需要用聲嘅職業,接受言語治療會較好」。 


參考連結:

聲沙屬陰虛 針灸可改善

聲沙屬陰虛 針灸可改善 (東方日報 19/05/2011)

【本報訊】繁忙都市人熱愛消遣,特別容易有失眠、聲沙等問題。香港大學教育學院言語及聽覺科學部聲線研究所花了五年時間為有聲線問題的病人,進行中西醫綜合治療及進行研究,結果發現有三分之二患者被中醫確診為「陰虛」體質,與西醫所指的「脫水」相似,研究又發現針灸有助改善聲沙。藝人谷德昭早前差點因聲帶生繭不能擔任頒獎禮司儀,配合針灸、中藥與言語治療後聲沙有顯著改善。


多夜生活致口腔乾燥
高級註冊中醫師石敏棋指,工作繁忙、愛吃味濃食物、愛「唱K」等夜生活人士易有「陰虛」體質,症狀包括聲音沙啞、口腔及喉嚨乾燥、手足心煩熱及失眠等。教師、推銷員常要說話,是聲沙高危者。患者可在廉泉、合谷等經穴共施九針紓緩病症,也能服用中藥抗炎。

港大教育學院副院長及聲線研究所所長姚文禮引述過往研究指,本港約兩成出現聲線問題的人接受西醫治療也無效。港大於○五至一○年為二百零五名有慢性聲帶問題、喉部生繭、生息肉的患者,進行中醫針灸治療及言語治療,發現六成二人都屬「陰虛」;約一百四十名施針灸的患者中,有九十一人屬陰虛體質,經治療後,只有四人體質無變。

不過,姚文禮指,糖尿病、高血壓患者不宜施針,建議市民如持續十日至兩周有聲沙,需先向耳鼻喉專科醫生求助和詢問意見,才選用中醫治療法。

藝人谷德昭向來「夜瞓」,四個月前「唱K」更感無氣、頭暈,經中醫診斷屬陰虛體質,至上月配合針灸、中藥與言語治療後,痰多問題改善近七成。


參考連結:

2011年5月11日星期三

棘手頑疾 針到病除 針灸新里程

棘手頑疾 針到病除 針灸新里程 (經濟日報 11/05/2011)

針灸,我國國粹,但愈來愈受西方醫學界重視,並且被廣泛應用。遠在歐洲德國,逾 5 萬多名醫生使用針灸療法為病人醫病,佔全德國醫生總人數六分之一。針灸治痛症、痹症、中風後遺症你聽得多,原來它對自閉症和「爛聲」(聲帶病變)亦見功效。能把向來視為棘手的病症紓緩,這一根小小的針頭,不容小覷。

中國星集團主席向華強,另一身份是在熒光幕擔綱演出,曾在《藍江傳》中飾演藍江、《賭神》中飾演龍五,為人熟悉。他說演戲時,對聲綫尤為重視。「當年我無學無練(說話),說話、發音其實都不正確,常常以喉嚨發聲,又容易聲沙。」十多年前,向華強曾進行過聲帶手術,原因是聲帶上面長了一個「枕」(繭),把它切除後,確是好了點,但仍覺未完全復元,聲音仍然沙啞。

在耳鼻喉科醫生建議下,曾嘗試接受言語治療,重新學說話和發聲,但情況沒有太大改善。聲沙問題對他頗困擾,由於常要開會、開口說話,但每當說話時要加倍用力,人容易疲累和不適,感到無氣和辛苦,他坦言,一聲沙。

究其原因,他說是睡眠質素欠佳,應酬多飲酒多所致,而且有家族史因素。「我的家族中,聲帶都是偏弱,或者都有多少遺傳成分。幾兄弟中,有一個哥哥患有聲帶癌,初時他發現聲帶有瘜肉,卻置諸不理,後來確認為癌症,需以手術切除,其後要用人工輔助儀器發聲。最近有一個弟弟聲帶又長了瘜肉,由手術切除後,聲沙至今,也令我擔心。」他偶然看到雜誌的報道,知悉香港大學言語及聽覺科學部聲綫研究所提供聲綫治療,加上是中西合璧(前者是針灸,後者是聲綫治療)醫治,付諸行動求醫。接受治療前,他照過一次喉部內窺鏡,確定聲帶上的繭沒有復發,但聲帶閉合有問題,亦有少許發炎的情況。「教授跟我評估,說我說話、發音有問題,喉嚨肌肉很繃緊。」

經評估後,向華強先進行傳統的針灸療法,下針穴位包括人迎、廉泉、合谷、列缺、照海等,另因睡眠欠佳會加上一些頭部、腳部的安神穴位。「以前都試過針灸,都沒甚麼,只是有一些痺的感覺。12 次療程我現今做了 8 次,一星期 1-2 次,效果唔錯有進步,人有了中氣、把聲無咁沙,覺得舒服咗。」12 次療程後他會再照一次喉部內窺鏡,對比聲帶的改善情況。治療初見成效,他表示會注意自己的日常說話情況,但一開會、交際應酬、見到朋友,一開心就忘記了,在嘈雜的地方說話自然會大聲,慢慢講、細聲講,知易行難。「正如教授所說,我已經 60 幾歲,早已習慣了自己的說話方式,重新練習另一種說話方式確有一定困難,惟有盡能力去做。」


香港地人多嘈雜,不少人習慣提高嗓門說話,又或者日常需要經常說話的行業如老師、廣播員、售貨員等,他們都是慢性聲帶病變的高危一族,香港大學言語及聽覺科學部聲綫研究所所長姚文禮教授指出,除此以外,患有神經綫毛病的如曾中風、麻痺癱瘓、腦退化症、腦神經問題、曾進行甲狀腺手術,影響了聲帶神經綫等,都會出現聲綫問題,可見影響的範圍極其廣泛。

他引述香港理工大學曾進行的研究數字,本港 16% 老師曾有聲綫問題,而世界性的研究顯示,6% 人口有聲綫問題。由此推斷,香港約 40 多萬人受不同程度的聲綫問題困擾。慢性聲帶病變病徵多為喉嚨沙啞、不夠氣,早期說話得多時易疲累,嚴重者可致失聲,因此絕不能掉以輕心。港大聲綫研究所採用針灸治聲綫的緣起,是因為他們曾進行一個老師治療聲綫問題的方法調查,傳統方法成功率約 80%,但始終有一定限度,於是嘗試使用針灸。


「國內早以針灸治療聲帶病變,但各施各法。10 年前,我們與南京醫科大學合作,制定了一套治療準則, 以 30 個有聲帶問題的病人為對象,經針灸治療後,98% 有療效,此研究並於 2007 年在國際期刊發布。」後來,他們取得美國衞生署(NIH)一項研究基金,再進行一個更大型的相關研究,以 123 名聲帶有小結、瘜肉或慢性喉炎等的香港病人為研究對象,研究現時已接近尾聲,經初步分析,針灸後的病人療效有 8 成多。「我們深入研究針灸產生療效的原因,在 20 名病人的聲帶與喉嚨位置抽取了分泌物質中的 Cytokine,觀察當中的前後變化,發現針灸可能加快人體產生一種組織復元的速率,促進聲帶康復。」

該學部高級註冊中醫師石敏棋表示,大部分來聲綫研究所的聲帶患者,多先曾向耳鼻喉專科醫生求醫,但部分嚴重患者不想做手術,於是嘗試做針灸,常用穴位包括人迎、廉泉、合谷、列缺、照海等,左右取穴,合共 9 個穴位。「基本上以這些穴位為基礎,臨床上因應情況會有加減,一個療程 12 次,一周 1-2 次。」患者須先由中醫師與言語治療師先進行初步評估,是否適合進行,如職業所需經常說話者,可能建議進行言語治療。


事實上,針灸主要針對聲帶結構性異常,如有小結、瘜肉、慢性喉炎等,而非任何聲綫問題都有療效。另外,高血壓(怕影響其血壓的穩定性)、嚴重糖尿病患者(怕造成傷口,難以癒合)、孕婦、兒童(郁動多,下針後會較危險)、對針刺極度恐懼或不安者(易暈針)、嚴重皮膚感染患者等,上述人士都不建議針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