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手頑疾 針到病除 針灸新里程 (經濟日報 11/05/2011)
針灸,我國國粹,但愈來愈受西方醫學界重視,並且被廣泛應用。遠在歐洲德國,逾 5 萬多名醫生使用針灸療法為病人醫病,佔全德國醫生總人數六分之一。針灸治痛症、痹症、中風後遺症你聽得多,原來它對自閉症和「爛聲」(聲帶病變)亦見功效。能把向來視為棘手的病症紓緩,這一根小小的針頭,不容小覷。
中國星集團主席向華強,另一身份是在熒光幕擔綱演出,曾在《藍江傳》中飾演藍江、《賭神》中飾演龍五,為人熟悉。他說演戲時,對聲綫尤為重視。「當年我無學無練(說話),說話、發音其實都不正確,常常以喉嚨發聲,又容易聲沙。」十多年前,向華強曾進行過聲帶手術,原因是聲帶上面長了一個「枕」(繭),把它切除後,確是好了點,但仍覺未完全復元,聲音仍然沙啞。
在耳鼻喉科醫生建議下,曾嘗試接受言語治療,重新學說話和發聲,但情況沒有太大改善。聲沙問題對他頗困擾,由於常要開會、開口說話,但每當說話時要加倍用力,人容易疲累和不適,感到無氣和辛苦,他坦言,一聲沙。
究其原因,他說是睡眠質素欠佳,應酬多飲酒多所致,而且有家族史因素。「我的家族中,聲帶都是偏弱,或者都有多少遺傳成分。幾兄弟中,有一個哥哥患有聲帶癌,初時他發現聲帶有瘜肉,卻置諸不理,後來確認為癌症,需以手術切除,其後要用人工輔助儀器發聲。最近有一個弟弟聲帶又長了瘜肉,由手術切除後,聲沙至今,也令我擔心。」他偶然看到雜誌的報道,知悉香港大學言語及聽覺科學部聲綫研究所提供聲綫治療,加上是中西合璧(前者是針灸,後者是聲綫治療)醫治,付諸行動求醫。接受治療前,他照過一次喉部內窺鏡,確定聲帶上的繭沒有復發,但聲帶閉合有問題,亦有少許發炎的情況。「教授跟我評估,說我說話、發音有問題,喉嚨肌肉很繃緊。」
經評估後,向華強先進行傳統的針灸療法,下針穴位包括人迎、廉泉、合谷、列缺、照海等,另因睡眠欠佳會加上一些頭部、腳部的安神穴位。「以前都試過針灸,都沒甚麼,只是有一些痺的感覺。12 次療程我現今做了 8 次,一星期 1-2 次,效果唔錯有進步,人有了中氣、把聲無咁沙,覺得舒服咗。」12 次療程後他會再照一次喉部內窺鏡,對比聲帶的改善情況。治療初見成效,他表示會注意自己的日常說話情況,但一開會、交際應酬、見到朋友,一開心就忘記了,在嘈雜的地方說話自然會大聲,慢慢講、細聲講,知易行難。「正如教授所說,我已經 60 幾歲,早已習慣了自己的說話方式,重新練習另一種說話方式確有一定困難,惟有盡能力去做。」
香港地人多嘈雜,不少人習慣提高嗓門說話,又或者日常需要經常說話的行業如老師、廣播員、售貨員等,他們都是慢性聲帶病變的高危一族,香港大學言語及聽覺科學部聲綫研究所所長姚文禮教授指出,除此以外,患有神經綫毛病的如曾中風、麻痺癱瘓、腦退化症、腦神經問題、曾進行甲狀腺手術,影響了聲帶神經綫等,都會出現聲綫問題,可見影響的範圍極其廣泛。
他引述香港理工大學曾進行的研究數字,本港 16% 老師曾有聲綫問題,而世界性的研究顯示,6% 人口有聲綫問題。由此推斷,香港約 40 多萬人受不同程度的聲綫問題困擾。慢性聲帶病變病徵多為喉嚨沙啞、不夠氣,早期說話得多時易疲累,嚴重者可致失聲,因此絕不能掉以輕心。港大聲綫研究所採用針灸治聲綫的緣起,是因為他們曾進行一個老師治療聲綫問題的方法調查,傳統方法成功率約 80%,但始終有一定限度,於是嘗試使用針灸。
「國內早以針灸治療聲帶病變,但各施各法。10 年前,我們與南京醫科大學合作,制定了一套治療準則, 以 30 個有聲帶問題的病人為對象,經針灸治療後,98% 有療效,此研究並於 2007 年在國際期刊發布。」後來,他們取得美國衞生署(NIH)一項研究基金,再進行一個更大型的相關研究,以 123 名聲帶有小結、瘜肉或慢性喉炎等的香港病人為研究對象,研究現時已接近尾聲,經初步分析,針灸後的病人療效有 8 成多。「我們深入研究針灸產生療效的原因,在 20 名病人的聲帶與喉嚨位置抽取了分泌物質中的 Cytokine,觀察當中的前後變化,發現針灸可能加快人體產生一種組織復元的速率,促進聲帶康復。」
該學部高級註冊中醫師石敏棋表示,大部分來聲綫研究所的聲帶患者,多先曾向耳鼻喉專科醫生求醫,但部分嚴重患者不想做手術,於是嘗試做針灸,常用穴位包括人迎、廉泉、合谷、列缺、照海等,左右取穴,合共 9 個穴位。「基本上以這些穴位為基礎,臨床上因應情況會有加減,一個療程 12 次,一周 1-2 次。」患者須先由中醫師與言語治療師先進行初步評估,是否適合進行,如職業所需經常說話者,可能建議進行言語治療。
事實上,針灸主要針對聲帶結構性異常,如有小結、瘜肉、慢性喉炎等,而非任何聲綫問題都有療效。另外,高血壓(怕影響其血壓的穩定性)、嚴重糖尿病患者(怕造成傷口,難以癒合)、孕婦、兒童(郁動多,下針後會較危險)、對針刺極度恐懼或不安者(易暈針)、嚴重皮膚感染患者等,上述人士都不建議針灸。
究其原因,他說是睡眠質素欠佳,應酬多飲酒多所致,而且有家族史因素。「我的家族中,聲帶都是偏弱,或者都有多少遺傳成分。幾兄弟中,有一個哥哥患有聲帶癌,初時他發現聲帶有瘜肉,卻置諸不理,後來確認為癌症,需以手術切除,其後要用人工輔助儀器發聲。最近有一個弟弟聲帶又長了瘜肉,由手術切除後,聲沙至今,也令我擔心。」他偶然看到雜誌的報道,知悉香港大學言語及聽覺科學部聲綫研究所提供聲綫治療,加上是中西合璧(前者是針灸,後者是聲綫治療)醫治,付諸行動求醫。接受治療前,他照過一次喉部內窺鏡,確定聲帶上的繭沒有復發,但聲帶閉合有問題,亦有少許發炎的情況。「教授跟我評估,說我說話、發音有問題,喉嚨肌肉很繃緊。」
經評估後,向華強先進行傳統的針灸療法,下針穴位包括人迎、廉泉、合谷、列缺、照海等,另因睡眠欠佳會加上一些頭部、腳部的安神穴位。「以前都試過針灸,都沒甚麼,只是有一些痺的感覺。12 次療程我現今做了 8 次,一星期 1-2 次,效果唔錯有進步,人有了中氣、把聲無咁沙,覺得舒服咗。」12 次療程後他會再照一次喉部內窺鏡,對比聲帶的改善情況。治療初見成效,他表示會注意自己的日常說話情況,但一開會、交際應酬、見到朋友,一開心就忘記了,在嘈雜的地方說話自然會大聲,慢慢講、細聲講,知易行難。「正如教授所說,我已經 60 幾歲,早已習慣了自己的說話方式,重新練習另一種說話方式確有一定困難,惟有盡能力去做。」
香港地人多嘈雜,不少人習慣提高嗓門說話,又或者日常需要經常說話的行業如老師、廣播員、售貨員等,他們都是慢性聲帶病變的高危一族,香港大學言語及聽覺科學部聲綫研究所所長姚文禮教授指出,除此以外,患有神經綫毛病的如曾中風、麻痺癱瘓、腦退化症、腦神經問題、曾進行甲狀腺手術,影響了聲帶神經綫等,都會出現聲綫問題,可見影響的範圍極其廣泛。
他引述香港理工大學曾進行的研究數字,本港 16% 老師曾有聲綫問題,而世界性的研究顯示,6% 人口有聲綫問題。由此推斷,香港約 40 多萬人受不同程度的聲綫問題困擾。慢性聲帶病變病徵多為喉嚨沙啞、不夠氣,早期說話得多時易疲累,嚴重者可致失聲,因此絕不能掉以輕心。港大聲綫研究所採用針灸治聲綫的緣起,是因為他們曾進行一個老師治療聲綫問題的方法調查,傳統方法成功率約 80%,但始終有一定限度,於是嘗試使用針灸。
「國內早以針灸治療聲帶病變,但各施各法。10 年前,我們與南京醫科大學合作,制定了一套治療準則, 以 30 個有聲帶問題的病人為對象,經針灸治療後,98% 有療效,此研究並於 2007 年在國際期刊發布。」後來,他們取得美國衞生署(NIH)一項研究基金,再進行一個更大型的相關研究,以 123 名聲帶有小結、瘜肉或慢性喉炎等的香港病人為研究對象,研究現時已接近尾聲,經初步分析,針灸後的病人療效有 8 成多。「我們深入研究針灸產生療效的原因,在 20 名病人的聲帶與喉嚨位置抽取了分泌物質中的 Cytokine,觀察當中的前後變化,發現針灸可能加快人體產生一種組織復元的速率,促進聲帶康復。」
該學部高級註冊中醫師石敏棋表示,大部分來聲綫研究所的聲帶患者,多先曾向耳鼻喉專科醫生求醫,但部分嚴重患者不想做手術,於是嘗試做針灸,常用穴位包括人迎、廉泉、合谷、列缺、照海等,左右取穴,合共 9 個穴位。「基本上以這些穴位為基礎,臨床上因應情況會有加減,一個療程 12 次,一周 1-2 次。」患者須先由中醫師與言語治療師先進行初步評估,是否適合進行,如職業所需經常說話者,可能建議進行言語治療。
事實上,針灸主要針對聲帶結構性異常,如有小結、瘜肉、慢性喉炎等,而非任何聲綫問題都有療效。另外,高血壓(怕影響其血壓的穩定性)、嚴重糖尿病患者(怕造成傷口,難以癒合)、孕婦、兒童(郁動多,下針後會較危險)、對針刺極度恐懼或不安者(易暈針)、嚴重皮膚感染患者等,上述人士都不建議針灸。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