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包含「鼻敏感」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鼻敏感」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019年6月23日星期日

Non-infective rhinitis (非感染性鼻炎) - Allergic rhinitis (應變性鼻炎)

Allergic rhinitis (應變性鼻炎)

Aetiology:
Hypersensitivity to inhaled or ingested allergens causes nasal mucosal oedema and exudation. Allergy may be seasonal (e.g. pollens) or perennial (e.g. dust). Allergies may be demonstrated by skin tests.

Clinical features:
Presents as nasal obstruction, sneezing and rhinorrhea with mucosal oedema on examination.

Management:
Treat with steroid nasal spray and oral antihistamines. Avoid any known allergens.



2018年12月21日星期五

過敏性鼻炎(鼻敏感)

過敏性鼻炎又稱變態反應性鼻炎,為機體對某些物質敏感性偏高而出現的以鼻腔黏膜病變為主的特殊病變。

臨床上分為常年性(持續性)和季節性(間歇性)兩種。其症狀表現為陣發性鼻塞,繼之連續噴嚏,少則幾個多則幾十個,很快出現鼻腔阻塞不通,流出大量清水樣鼻涕,不能控制,嗅覺暫時性遲鈍或喪失。局部檢查:雙下側鼻甲肥大水腫,鼻黏膜大多蒼白,或充血,或暗紅,鼻腔內有較多水樣或稀薄黏性鼻涕。

中醫稱本病為鼻鼽或鼽涕。病因病機可分為以下幾點:
  • 肺寒:肺為惡寒之臟,寒邪襲肺,經絡壅塞,故多涕嚏。 
  • 肺熱:鼻為肺竅,癢為火化,火乘肺金,故鼻中奇癢而氣噴於聲。 
  • 氣虛:氣虛衛外不固,腠理不密,難御微細之邪,使肺金受襲。 
  • 陽虛:腎陽不足,難以溫養於肺,肺則虛冷自怯,易致寒邪侵襲,促發涕嚏。 

証型分類: 
  • 肺氣虛寒 
症狀:大多發於冬春季節或季節交換之時,遇寒遇風便發,亦多發作於早晨起床之際,鼻癢多嚏,涕多而清稀如水,檢查見鼻黏膜蒼白水腫
治則:溫肺袪寒
方藥:溫肺止流丹,桂枝湯等 

  • 肺經鬱熱 
症狀:多發於夏秋季節,常因接觸煤氣、油煙、香煙、熱氣等而發作,對寒冷及冷風等刺激反而不敏感,症見鼻癢狂嚏不止,涕色呈淡黃色,易於鼻出血,鼻黏膜充血乾燥
治則:清肺泄熱
方藥:清肺脫敏湯 

  • 肺衛虛弱,清陽不升 
症狀:噴嚏頻頻發作,但每次噴嚏次數不多,清涕較多,鼻塞嚴重而持久,鼻黏膜淡紅或蒼白,平時易於感冒
治則:補肺固衛,益氣升陽
方藥:玉屏風散+補中益氣湯

  • 腎陽不足 
症狀:病程較長,冬季發作嚴重,伴有畏寒,神疲,腰酸膝冷,四肢不溫,小便清而頻,大便溏薄,發作時鼻涕如清水,量奇多,鼻黏膜蒼白無華
治則:補腎溫陽
方藥:附桂八味丸或右歸飲,亦可加蟬蛻、徐長卿以助脫敏。
臨床上常遇到十分頑固的過敏性鼻炎,屢治無效,可用截敏蜜梅湯:
烏梅12g,防風12g,柴胡12g,五味子12g,甘草8g。濃煎,分2次服,每次藥中加入蜂蜜15-30g。用於久治不效的頑固性過敏性鼻炎或血管運動性鼻炎。


2015年10月28日星期三

腹針病例分享-腰腿痛

XXX,男,29歲,文員

就診日期:2015年1月27日

主訴:左側腰臀及大腿外後側抽扯痛反覆近1月

現在症:倦怠,伴鼻水色黃質稀2天,伴咽喉異物感,口乾,納眠可,偶有大便稀爛

檢查:腰部前屈背伸疼痛(+),左側L3-L5旁突壓痛

舌脈:舌尖紅,苔薄黃;脈沉細數

診斷:腰痛,鼻鼽;外感風熱,陰虛內熱 

腹針組方:
水分M,氣海D,關元D,氣旁M,氣穴M;
外陵(雙)M,下風濕點(左)M,下風濕下點(左)M;
外陵(左)旁三角針S (因應患者疼痛局部患處加針);
中脘上三角針S (針對患者鼻部症狀);TDP加熱
* S: 淺刺; M: 中刺; D: 深刺



操作與療效:
進針後,同時輕輕捻轉腹針,2-3分鐘後患者自訴鼻水及口乾情況明顯減輕,左側腰腿部症狀減輕,下肢有明顯溫熱感。留針20分鐘,出針後患者疼痛明顯減輕,腰部前屈背伸自如,效果明顯。


體會:
患者除了患有腰腿痛症,還有鼻部及咽喉不適,筆者臨床上多採取局部穴位治療鼻咽喉等問題,如迎香、人迎、天突等。然而是次治療運用腹針,筆者則在患者腹部對應鼻咽喉的反射區作針刺,沒料到效果非常明顯!這令筆者相信腹針除了常用於各種痛症外,其實對全身其他症狀不適有一定的幫助。
此外,大多數腰腿痛患者對局部穴位針刺有一定的抗拒感,畢竟患處及附近肌肉較疼痛緊張,因此腹針療法對他們來說是一個較佳的治療方案。




2014年8月9日星期六

防治鼻敏感從生活中做起(過敏性鼻炎)

筆者臨床診症時經常遇到患上鼻敏感的病人,而且發病率非常高,一年四季都有不少病人前往求診,尤其是春秋轉季的時候更多見。那麼,如何有效舒緩及預防鼻敏感症狀呢?

鼻敏感的定義:
鼻敏感又稱過敏性鼻炎,為一種成因較複雜的上呼吸道疾病,它可分為季節性(致敏原引致)及常年性(一年四季皆發病)兩大類。然而兩者皆會反覆發作遷延不癒,病程較長。

症狀包括:
突然或反覆發作的鼻癢不適、噴嚏、流鼻涕清稀量多、鼻塞、鼻液倒流、咽喉癢痛、頭目昏脹、眼睛紅腫痕癢,流眼水等。部分患者可見嗅覺減退、耳鳴、聽力障礙等,嚴重者可演變成鼻竇炎、鼻息肉、氣管敏感、哮喘發作。檢查可見鼻膜腫脹及下鼻甲肥大濕潤,局部充血色紅,微細血管顯現。

主要成因:
  • 先天性氣管疾病
鼻腔對天氣變化、花粉、塵埃或特定致敏原產生過敏反應,尤其是於天氣炎熱時,常常出入冷氣場所其溫度及濕度反差較大,使患者鼻黏膜血管猛然收縮,誘發鼻敏感。
  • 後天性致敏原因
如空氣污染、藥物、花粉等致敏原的長期刺激而致病,當致敏原進入身體後,與抗體「免疫球蛋白E」(IgE) 結合,引致肥大細胞 (Mast cell)釋放組織胺 (Histamine),刺激免疫系統產生連串的過敏反應。這亦是一種人體自我保護的免疫機制所產生的排斥反應。
  • 一些神經性疾病可誘發鼻敏感,如抑鬱症。亦有一種說法,就是當身體精神狀態長期緊張受壓時,其免疫力會相對低下,增加患病的風險。

從中醫角度,鼻敏感可診斷為「鼻鼽」。中醫認為,本病主要與肺、脾、腎三臟關係密切。肺主一身之氣,開竅於鼻;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主運化水谷精微;腎為先天之本,主納氣,氣之根在於腎。根據五行相生,脾土生肺金,肺金生腎水,可見肺脾腎三臟密不可分,況且本病發病主要原理為臟腑正氣虛弱,外來的風寒之邪乘虛犯鼻竅。

証型分類:
  • 肺氣虛寒(疲倦懶言,氣短音低,容易出汗)
  • 脾氣虛弱(腹脹食欲減,四肢乏力,大便爛)
  • 腎陽虛衰(腰膝冷痛,形寒怕冷,夜尿多)

日常護理及預防:
  • 杜絕及避免過敏原(致敏原):
    • 吸入性(動物皮屑、羽毛、塵埃、塵蟎、霉菌、香烟等)
    • 食入性(藥物、食物特別是蛋、牛奶、花生、牛肉及海產類等)
    • 接觸性(毛髮、染料、化妝品、油漆、汽油、酒精等)
    • 物理性(寒冷、乾熱、日光等)
  • 鍛煉體質,提高機體免疫力,避風寒
  • 飲食清淡,忌吃肥甘厚味生冷食物
  • 避免局部長期使用血管收縮類滴鼻藥及類固醇噴鼻劑
  • 鼻塞重時不可強行擤鼻,以免引起中耳炎
  • 每週更換一次床單被鋪,並用65度以上熱水清洗
  • 使用防塵蟎的床上用品,羽絨枕頭、毛氈和毛織衣物等改用乳膠、尼龍或混合棉
  • 每週清洗冷氣機隔塵網及安裝空氣淨化器
  • 保持室內空氣清潔,在空氣污染地方戴口罩
  • 外出回家後,可用鹽水清洗鼻腔或吸入水蒸氣以作淨化

簡易自我保健按摩法:
  • 擦鼻法(宣肺通鼻)
用兩手中指指面摩擦鼻樑兩側30次,使內外有熱感;可同時按揉迎香穴(面部,鼻翼外緣中點旁鼻唇溝中凹陷處);可用中指指端按揉鼻尖軟骨中素髎穴(面部鼻尖正中央)


  • 鼻部按摩(疏通面部經絡,氣血流暢,宣泄邪氣)
將雙手魚際互相摩擦至發熱,然後以雙手魚際按於鼻兩側,沿鼻樑至迎香穴,往返摩擦至局部有熱感為止,每天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