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女,33歲,文員
就診日期:2015年1月22日
主訴:自訴低頭時眩暈反覆4年余,近1月加重
現在症:伴肩頸肌肉緊張,納眠可,二便調,倦怠,右肩壓痛尤甚
檢查:C3-C4棘突壓痛(+),壓頂試驗(-),臂叢神經牽拉(-),項部肌腱呈條索狀
舌脈:舌淡紅,胖大,齒印,苔乾;脈沉細
診斷:眩暈,頸椎病 (椎動脈型),氣血兩虛,血不養筋
治法:補氣養血,榮養筋脈,通絡止痛
腹針組方:
中脘M,下脘M,氣海D,關元D (引氣歸元);
商曲(雙)S,滑肉門(雙)M,外陵(雙)M;
滑肉門(右)旁三角針S,中脘下三針 (因應患者疼痛局部患處加針);TDP加熱
* S: 淺刺; M: 中刺; D: 深刺
療效:
進針後,囑患者活動頸部,同時輕輕捻轉腹針,即時患者自訴頸肩局部緊張感明顯減輕,且頸部及下肢有明顯溫熱感。唯上頸段棘突部按之有條索狀「卡卡聲」表現。
於是再加中脘下三針,「卡卡聲」即時明顯減輕。留針20分鐘,出針後患者頸肩部疼痛明顯減輕,精神爽利。
療效跟進:
治療後幾天以來患者頸肩部依然感到很鬆軟舒服的感覺,即使低頭後再沒有發作眩暈症狀,患者一星期治療一次,繼續跟進療效。
體會:
本病例的頸椎病屬椎動脈型,跟前文提及過的神經根型的臨床症狀有一些分別,因此臨床診斷上需分清楚頸椎病的所屬分型,從而考慮到不同的處理手法及牽連到其他部位的問題。正如本病患者,除了頸肩部疼痛還會出現眩暈情況,那麼臨床思維上要考慮到眩暈症狀是否與頸椎病有直接關係而令椎底動脈供血受阻,還是其他身體問題引起(如顱腦部、眼部、內耳部等疾病),必要時建議患者作相應的檢查以作進一步確診。
所以,腹針雖然從治療角度上十分湊效,可明顯減輕患者不適症狀,不過作為醫者同時亦該重視疾病的因由及作出準確的診斷,以免漏診誤診!
XXX,女,34歲,老師
就診日期:2015年1月27日
主訴:自訴反覆頸部疼痛伴肩頸肌肉緊張5年,近3個月因工作繁忙症狀加重
現在症:伴聲線沙啞,納眠可,二便調,倦怠,左肩壓痛及牽扯感明顯
檢查:C3,C4,C5棘突及旁突壓痛(+),左側斜方肌及岡上肌壓痛及緊張
舌脈:舌尖瘀點,苔薄白;脈弦細
診斷:頸椎病 (神經根型);肝鬱氣滯,經絡不通
治法:疏肝理氣,通絡止痛
腹針組方:
中脘M,下脘M,氣海D,關元D (引氣歸元);
商曲(雙)S,滑肉門(雙)M,建里S,上風濕點(雙)S,上風濕上點(雙)S,商曲與滑肉門連線中點S (因應患者疼痛局部患處加針);TDP加熱
操作及療效:
進針後,囑患者活動頸部,同時輕輕捻轉腹針,10分鐘後,患者自訴頸肩局部緊張感明顯減輕,左肩感覺鬆軟。留針20分鐘,出針後患者頸肩部疼痛症狀明顯減輕。
療效跟進:
患者一星期治療一次,繼續跟進療效。
---------------------------
覆診日期:2015年2月3日
現在症:頸肩部疼痛症狀持續減輕,伴頭痛及胃脹噯氣頻1天
舌脈:舌尖瘀點,苔薄白;脈弦細
診斷:頸椎病 (神經根型),胃痞,頭痛;肝氣犯胃,經絡不通
治法:疏肝理氣和胃,通絡止痛
腹針組方:
中脘M,下脘M,氣海D,關元D (引氣歸元);
上脘S,商曲(雙)S,滑肉門(雙)M,外陵(雙)M,大橫M,建里S,上風濕點(雙)S,上風濕上點(雙)S;
商曲三角針(左)S,石關(雙)S (因應患者疼痛局部患處加針);
氣旁(雙)M,氣穴(雙)M;TDP加熱
* S: 淺刺; M: 中刺; D: 深刺
操作及療效:
進針後,囑患者活動頸部,同時輕輕捻轉腹針,5分鐘後,患者自訴頸肩局部溫暖感,頭痛減輕,留針20分鐘,出針後患者頭痛及胃脹症狀明顯減輕。
隨後患者未有覆診,未能跟進療效。
體會:
前一篇的腹針病例曾經分享過頸椎病(神經根型),然而本病例的患者除了患有頸椎病之外,還有胃脹及頭痛等症狀,因此操作腹針治療時不單只處理頸肩部疼痛,也於胃部及頭部相對應的反射區穴位作適當的針刺,這才可幫助患者全面舒緩痛楚及不適。
XXX,男,31歲,工程師
就診日期:2014年12月20日
主訴:自訴頸後及兩側反覆痠痛緊張3年余, 近1星期加重
現在症:伴有肩部痠痛緊張,頸肩部活動良好,納眠可,二便調
檢查:C4-5棘突旁突壓痛(+),壓頂試驗(-),臂叢神經牽拉(-),頸肩局部肌腱呈條索狀
舌脈:舌淡,胖大齒印,苔薄白;脈沉
診斷:頸椎病 (神經根型),腎陽虛弱
治法:補腎溫陽,溫經通絡
腹針組方:
中脘M,下脘M,氣海D,關元D (引氣歸元);
商曲(雙)S,滑肉門(雙)M,商曲旁三角針S (因應患者疼痛局部患處加針);TDP加熱
* S: 淺刺; M: 中刺; D: 深刺
操作及療效:
進針後,囑患者活動頸部,同時輕輕捻轉腹針,1-2分鐘後患者自訴頸肩局部有明顯溫熱感,頸肩緊張感明顯減輕,肌腱條索狀消失, 留針20分鐘,翌日頸肩部疼痛明顯減輕,但未有隨訪跟進療效。
體會:
相信很多都市人都試過頸肩痛、局部肌肉緊張等情況,中醫臨床上常用針灸於頸肩局部穴位及上下肢遠端取穴,其實效果也很不錯,不過有部分患者頸肩局部出現疼痛非常及肌肉過於繃緊的狀態,若果於患處再作針灸治療實在是令患者十分抗拒的!然而採用腹針可令患者較容易接受治療,且恐懼感及疼痛感可大大減少,而同時收到頗為滿意及即時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