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3日星期一

漫談肩周炎(六)—針刺中平穴對肩周炎的治療(中)

針刺配合運動療法
肩周炎局部炎症水腫充血粘連可影響上肢功能活動,單憑針刺並不能完全鬆解肩周軟組織的粘連,若配合肩關節運動可有助提高活動功能,且能加強溫經散寒、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作用,有助解痙,恢復功能。

要注意的是,肩周炎急性期盡量不作功能鍛煉。由於肩關節周圍附著肌腱較多,且神經末梢豐富,血管少及血液循環較差,故炎症滲出吸收較慢。若於初期作肩關節功能鍛煉,不但不能緩解疼痛,反而加重炎症水腫及粘連。可見,功能鍛煉較適用於中後期活動障礙明顯的肩周炎患者,且應逐步擴大關節活動範圍以免造成肌腱損傷。有關功能鍛鍊的臨床報導,針刺同時令患者活動患肢對療效有一定幫助。運動與針灸並用能提高肩周炎療效,功能鍛鍊是維持療效的關鍵因素之一。



中後期的肩周炎
中後期的肩周炎患者若逐漸增加患側肩關節各方向的功能鍛鍊,尤其是活動障礙較明顯的外展、上舉、後伸等動作,不但可改善患側肩關節及其周圍組織的血液循環,促進局部非細菌性炎症滲出物的吸收,減輕或消除疼痛不適等症狀,而且還可以通過牽拉、伸展以軟化肩關節周圍軟組織的粘連,消除運動障礙,恢復肩關節的正常生理功能。


肩部肌肉萎縮
此外,對於已經發生肩部肌肉(如三角肌)萎縮的患者,通過肩關節的自我功能鍛鍊可增強肌肉的力量,恢復肌肉的正常彈性和收縮功能,亦恢復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能力。由於中平穴位於脛腓骨的安全位置,遠離肩部患處,針刺此穴不會阻礙上肢功能活動鍛鍊,可讓關節充分運動,提高解除粘連及功能恢復,可避免局部取穴造成的不便及患部痛楚。

若果患者功能鍛鍊不足夠,常因怕痛而不敢活動肩關節,或者是因為局部穴位針刺留針期間肩關節因而固定於某一動作,失去了最佳運動鍛鍊時機,日久則局部組織血流減慢,代謝降低,滲出增加而發生水腫及粘連,最終使肩關節的活動更加受限,變成凍結肩。

建議局部穴位針刺留針時間縮短或不留針,避免患肩長時間維持固定體位,令局部僵硬,加重粘連攣縮情況。局部穴位出針後,再配以針刺中平穴,留針時同時囑患者充分活動肩關節,一方面可有助疏導經氣運行以作治療,加強通經活絡,行氣活血,散瘀止痛作用。另一方面可有助擴大肩關節的活動度,促進功能恢復。



肩周炎發病及治療過程的兩種循環
肩周炎病理表現有其標本,其痛是標,粘連是本。針刺治療期間囑患者配合肩關節活動可減少粘連,促進恢復肩關節正常功能,此為治療肩周炎的關鍵。功能鍛鍊主張肩關節活動,穴位針刺疏導經絡主張通調氣血陰陽,故治療肩周炎的過程總離不開「動」與「通」兩大治則。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