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眼圈
黑眼圈是眼眶周著色過度或眼瞼被動性靜脈充血,是一種以眼眶周圍皮膚顏色加深,形成黑色環狀為特徵的疾病。本病多見於成年人,伴有家族史傳統性,且多為對稱性分布於上下眼瞼,並可伸延於眉部及顴部,患者常伴有其他慢性疾病或體質虛弱。
病因:
- 肝腎不足-先天體弱,腎水不足,虛火上炎,肌膚失於養潤
- 瘀血內停-五勞七傷,久病入絡,或肝鬱日久,瘀血內停,阻塞脈絡,眼瞼可隱見青黑之色
- 痰飲阻絡-肺脾氣虛,痰濕內盛阻絡,形體虛胖,肝脾不和,痰濁內停
- 暫時性-因勞累,失眠,熬夜所致,足夠休息後可減緩
現代醫學認為,黑眼圈可能與遺傳,內分泌及代謝障礙,腎上腺皮質功能紊亂,心血管疾病,腎炎,微循環障礙,慢性消耗性疾病有關。眼瞼周圍的皮膚很薄,皮下組織疏鬆,過度勞累,睡眠嚴重不足的人眼瞼長期緊張收縮,可引起血管充血和靜脈回流不暢,引起黑眼圈。
治療:
- 內治法
- 肝腎不足(眼周青黑,失眠健忘,心悸,腰膝痠軟,五心煩熱,多見於體型瘦削,膚色晦暗的中年人,可伴有家族史)
- 中藥:知母,黃柏,生地,山茱萸,龜板,鹿角膠等
- 瘀血內停(雙眼暗黑,欠缺光澤,目無神采,皮膚乾燥,瘙癢脫屑,少腹疼痛,月經不調)
- 中藥:桃仁,紅花,川芎,當歸,地龍,全蝎,赤芍等
- 痰飲阻絡(眼圈浮腫並帶有藍色,面色晃白,四肢倦怠,食欲不振,大便不調,白帶量多,胸悶多痰,骨節痠痛,多見於體型肥胖的人)
- 中藥:陳皮,茯苓,白朮,桂枝,法半夏,絲瓜絡等
- 外治法
- 中藥外敷
- 局部眼周按摩
- 眼周穴位參考:
- 睛明穴-面部,目內眦角稍上方凹陷處,當上瞼部眼眶內側緣與眼球之間空隙部
- 攢竹穴-面部眉頭凹陷中
- 瞳子髎穴-面部目外眦旁,眼眶外側緣處
- 絲竹空穴-面部眉梢後凹陷中
- 太陽穴-在顳部,眉梢與目外眦之間,向後約一寸的凹陷處
- 四白穴-面部,瞳孔直下,眶下孔凹陷處。當目中線上,眼裂下瞼緣下一寸,鼻尖與目外眦連線的中點
- 陽白穴-前額部,瞳孔直上,眉上一寸凹陷處
- 刮眼眶法
- 生活規律,充分睡眠和休息,是預防及消除黑眼圈的根本
- 加強運動鍛鍊,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新陳代謝,保持情緒舒暢
- 飲食營養均衡,可多吃黑芝麻,花生,黃豆,栗子,新鮮蔬果等
- 由於眼瞼皮膚容易缺水及油脂,故需常用眼霜及眼部啫喱膏按摩眼周皮膚以補濕
- 若長期眼圈發黑,且伴精神不振,形體日漸消瘦,應盡快作全面身體檢查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