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癱又稱「口僻」,「口喎」,意思為患者的口眼向一側歪斜,面部表情肌活動障礙。不過,面癱不一定是中風的先兆,因為面癱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周圍性面癱,另一種是中樞性面癱,前者多為單純性面部肌肉呆滯,咀角與眼裂歪斜,四肢活動自如;後者則由於病及腦血管中樞神經,常伴有偏癱的中風表現。兩者分別如下:
周圍性面癱 VS 中樞性面癱
周圍性面癱
|
中樞性面癱
| |
病因
|
急性非化膿性莖乳突孔內的面神經炎,面神經麻痹;面部受冷風侵襲;發生於同側面神經核下;多見於青壯年
|
腦血管疾病或腦腫瘤引起;發生於對側面神經核上;多伴中風發病史,
|
症狀表現
|
發病突然,初起耳後疼痛,繼而單側表情呆滯,面部表情肌癱瘓而出現額紋消失,眼不能閉合,露睛流淚,不能鼓腮,吹口哨,鼻唇溝變淺,口角下垂流口水,咀角歪向健側,進食時常留有食物殘渣在齒頰間,亦可出現患側舌前2/3味覺減弱及聽覺過敏。
|
伴有一側上下肢體癱瘓。肌肉癱瘓僅見於面部下半部,意思為皺額,蹙眉,閉眼無障礙,只表現為鼻唇溝變淺,口角下垂流口水,咀角歪向健側,不能鼓腮,吹口哨,而且多伴有語言不利,口齒不清等
|
發病第一周是黃金治療期,中醫治療處理的手法多採用針灸配合中藥,治則以舒筋通絡,活血化瘀,袪風散邪為主,常用選取穴位包括:
- 印堂穴-在額部,在兩眉頭之間
- 攢竹穴-面部眉頭凹陷中
- 陽白穴-前額部,瞳孔直上,眉上一寸凹陷處
- 迎香穴-面部,鼻翼外緣中點旁鼻唇溝中凹陷處
- 下關穴-面部耳前方,顴弓與下頜切跡所形成的凹陷中。張口時下頜骨前移,凹陷則消失
- 地倉穴-在面部,口角外側,瞳孔直下
- 頰車穴-在面頰部,下頜角前上方約一寸,上下齒咬緊時咬肌隆起,按之凹陷處
- 風池穴-在項部枕骨下,斜方肌與胸鎖乳突肌上端間的凹陷
- 合谷穴-手背第一、二掌骨間,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處
若果病程日久,可因患側面部癱瘓的肌肉出現攣縮的情況,咀角反而偏向患側,面頰肌肉間歇性不自主跳動,此為「倒錯」現象。這種情況較難根治,而且針灸取穴及治則亦有所不同,應當注意。
預防調攝:
- 避風寒,注意保暖
- 多休息,以免過勞
- 注意保護眼睛,帶眼罩和滴眼藥水,以防結膜角膜發炎
- 患側面部按摩熱敷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