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間亦有不少偏方治療口瘡,如西瓜霜、龜苓膏、廿四味、五花茶、野葛菜水、鹽水漱口等,其中一些方法的確有點效果,不過並不是人人皆宜,臨床上遇過一些病人用了以上方法後反而令口瘡情況加劇,這說明了口瘡並非一定屬於「熱氣」、「上火」,先要詳細了解患者的體質虛實,才可對症下藥以免弄巧反拙。
口瘡的定義
口腔黏膜反覆發生表淺、圓形或橢圓形小潰瘍,潰瘍患處有明顯疼痛,又稱口舌生瘡、口瘍等。病程一般較短,多為7-10天可自行痊癒。現代醫學稱本病為「復發性口腔潰瘍」。
常見成因
- 進食過多刺激性或溫度過高的食物,使口腔黏膜局部損傷
- 一些物理性損害,如尖銳利器或過硬食物刮傷、患者不自覺咬傷口腔內壁
- 一些牙科疾患如牙周病、蛀牙等,口腔內細菌積聚可引起局部黏膜發炎
有關其他口腔黏膜疾病
順帶一提,除了口瘡之外,口腔內不同程度的發炎及潰瘍性質可診斷為不同疾患,而且可伴其他症狀,臨床診治時應以茲鑒別:
- 口糜(口腔黏膜糜爛成片,潰瘍範圍較大,可有特殊氣味及局部淋巴結腫大) 可參考「感染性口炎」、「藥物過敏性口炎」、「多形性紅斑」等
- 口疳(口腔黏膜及牙齦發生小水泡,繼而潰爛,好發於兒童,又稱熱毒口瘡。嚴重者滿口糜爛屬口糜範圍) 可參考「疱疹性口炎」
- 鵝口瘡(口舌黏膜佈滿白屑,形狀似鵝口,又稱雪口瘡或白口瘡。好發於嬰幼兒,發生於成人則屬口糜範圍) 可參考「口腔假膜型白色念珠菌病」
- 唇風(唇部腫脹,乾燥脫皮,皸裂出血,潰爛,滲出結痂等) 可參考「慢性唇炎」、「口唇血管神經性水腫」
從中醫角度,口瘡多屬熱証,不過亦要分清楚實熱與虛熱,還有不同臟腑熱,亦有部分患者屬脾胃虛弱型體質,他們往往飲服清熱解毒涼茶後會有反效果。因此,要仔細分清楚不同証型:
- 心脾積熱(口瘡數目較多,面積較大或融合成片,潰瘍紅腫疼痛,潰瘍面為淺黃色)
- 肺胃熱盛(口瘡發作迅速,分布廣,潰瘍面積小而數目多,色紅疼痛)
- 肝鬱化火(口瘡常於經前或情志不舒時發作,口瘡或多或少)
- 陰虛火旺(潰瘍反覆發作,面積不大,數目不多,邊緣稍紅,輕微灼痛)
- 脾胃虛弱(潰瘍數目不多,疼痛不甚,癒合較慢,口瘡邊緣水腫,色淡或暗紅)
- 注意日常飲食種類,多吃蔬果,少吃辛辣油膩煎炸等「熱氣」食物,戒煙酒
- 保持大便暢通以預防口瘡口臭,有助維持消化道的健康
- 作息定時,以確保充足睡眠,有助促進新陳代謝及潰瘍癒合
- 早晚用鹽水或漱口水漱口,以保持口腔衛生
新報副刊專欄:【中醫有理】口瘡飛滋赤痛引致茶飯不思?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