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2日星期五

中藥對對碰: 蘇梗 & 桔梗




蘇梗
桔梗
性味
辛,甘,溫
辛,苦,平
功用
行氣寬中,
溫中止痛,理氣安胎
宣通肺氣,
袪痰排膿,
清利咽喉,升提利水
備註
偏於下降理氣
偏於升提上行
常用量
6 – 10g
6 – 10g
主治
一切氣機不暢,以致胸悶不舒,氣逆等症


2017年9月21日星期四

穴來穴對: 穴位都有「清補涼」? (疏風清熱篇 - 魚際 & 太溪)

係,呢兩個穴位一齊用有「清補涼」嘅效果,唔使煲唔使睇火,慳水慳力慳功夫,係咪好想知呢兩個穴位喺邊呢?

好,就開門見山同大家介紹下「清補涼穴位」!


魚際
你會睇到呢個穴位有一團火,因為佢係肺經滎火穴(滎火穴為五輸穴之一),簡單呢講要清瀉肺火的話,魚際可以幫到手,尤其是咽喉腫痛、失聲咳嗽,療效唔錯~

點解叫魚際?
呢個穴位喺拇指掌指關節後,呢個位置肌肉比較豐滿,成塊魚腩拖羅咁,又咁啱喺赤白肉際交界位,咪叫魚際囉!

仲未明嘅話,睇下面幅圖就明:



好好運用你雙手上的「拖羅」,清肺瀉熱冇難度!



太溪
太溪,著重一個「補」字,佢係腎經原穴,亦係回陽九針穴之一。

回陽九針穴?聽落好似有起死回生嘅功效喎!

其實,回陽九針穴有回陽救逆作用的九個經驗穴,主要用於暈厥、虛脫等陽氣脫絕的病人,係古時臨床上急救的常用穴位。而今時今日若遇到咁危急既情況當然要即時Call白車啦~

然而,太溪就主要滋腎陰,補腎元,多用於慢性腎病,例如慢性腎功能不全,慢性腎炎及糖尿病等。

點解叫太溪?
所謂太者大也,溪者川也。(筆者偽文青上身,哈哈!)腎經腎水起源於足底湧泉穴,經過足弓內側然谷,聚流而成太溪,並由此處轉注入海(呢到所講嘅海,就係腎經的水源)。筆者咁樣理解,呢個穴位係輸注溪流之水的地方,故名太溪。



魚際
太溪
位置
在拇指掌指關節反凹陷處,約在拇指掌骨中點橈側,赤白肉際處
在足內側,內踝後方,在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所屬經絡
肺經
腎經
備註
滎火穴
原穴,回陽九針穴
功效
宣肺止咳,清熱瀉火
清利咽喉,消腫止痛和胃降濁
滋腎陰,退虛熱
壯元陽,利三焦
補命火,補腎強腰膝
主治
虛勞,症見骨蒸潮熱,咳嗽咯血等
溫燥,症見頭痛身熱,乾咳無痰,氣逆而喘,咽喉乾燥,心煩口渴



2017年9月20日星期三

中藥對對碰: 旋覆花 & 代赭石



旋覆花
代赭石
性味
苦,辛,咸,微溫
功用
下氣消痰平喘,
降氣止嘔,宣肺利水
鎮胃降氣,止嘔止噫,平肝熄風,鎮肝降壓,涼血止血,降氣止血,
降氣平喘
備註
以宣為主
苦降辛散,咸以軟堅消痰,溫以宣通壅滯,善於下氣散結,宣肺平喘,行水消痰
以降為主
苦寒體重,以苦清熱,以寒瀉火,以重鎮降肺胃逆氣
善走肝,心血分
常用量
4.5 – 6g
10 – 15g
主治
痰濁內阻,氣機升降失常,以致胃脘作痛,心下痞硬,噯氣頻頻,呃逆不止,噁心嘔吐等症
急慢性腎炎,胃十二指腸潰瘍,食道梗阻,幽門不全梗阻,神經性嘔吐等
咳嗽痰喘(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支氣管擴張可用)
吐血,衄血
眩暈(高血壓,美尼爾氏症)
妊娠惡阻



2017年9月18日星期一

中藥對對碰: 薤白 & 瓜蔞



薤白
瓜蔞
性味
辛,苦,溫
甘,苦,寒
功用
辛散苦降,
溫通滑利,
下氣行滯,活血止痛
清肺化痰,
寬胸散結,潤燥滑腸

備註
宣通胸中之陽,
散陰寒之結,
為治胸痹之要藥
甘寒潤,
以清降為要,
寬胸利膈而通閉
常用量
6 – 10g
10 – 20g
主治
陰邪痰濁,停留胸中,陽氣閉阻,氣血循行不暢,以致胸脘痞悶,咳喘痰多,胸痞刺痛,
心痛彻背,短氣,不得卧等症
冠心病心絞痛等症
中老年人,氣滯血瘀,血脂偏高者


2017年9月16日星期六

中藥對對碰: 香附 & 蘇梗



香附
蘇梗
性味
辛,微苦甘,平
辛,甘,溫
功用
疏肝解鬱,
理氣活血,調經止痛
香氣濃郁,善於舒肝解鬱,行氣消脹,
理氣安胎,和血止痛
備註
入血分,行血中之氣
走氣分,以行氣寬中
常用量
6 – 10g
6 – 10g
主治
氣血不調,胸腹脹滿不舒等症
妊娠嘔吐,腹脹等症


2017年9月14日星期四

中藥對對碰: 枳殼 & 鬱金



枳殼
鬱金
性味
辛,苦,微溫
辛,苦,微寒
功用
辛散苦降,
善走肺胃氣分
下氣開胸,
利肺開胃,
行氣消脹,
寬胸利膈
體輕氣窜,
其氣上行而微下達
疏肝解鬱,行氣消脹,
袪瘀生新,涼血清心,
止血止痛,利膽退黃,
利尿清熱
備註
行於氣分,
理氣消脹為主
入氣分以行氣解鬱,
達血分以涼血破瘀
常用量
5 – 10g
9 – 15g
主治
肝鬱氣滯,氣血不和,以致脅肋脹痛,
刺痛,心下逆滿,食後不消等症
慢性肝炎,肝硬化所引起的肝區疼痛
(右脅肋脹痛刺痛)等症
急慢性膽囊炎,膽結石所引起的脅肋疼痛等症

2017年9月13日星期三

穴來穴對:人體穴位有咁多,點先記得晒? (醒腦開竅篇 - 人中 & 合谷)

的確,係有難度嘅。

首先,要令自己頭腦清醒D,咁先記到入腦架嘛~

同大家介紹兩個穴位,簡單易記唔難搵,得閒就自己按下幫手醒腦開竅先!


人中
又名水溝、鬼宮、鬼市、鬼客廳。
咩話?!同鬼有關?

唔使驚驚住,其實人中係十三鬼穴之一,係古代治療精神病患的十三個經驗穴,係好鬼有療效咁啫。

點解個名叫人中?
呢個穴喺口鼻之間,猶如天之下,地之上,人在其中,故名人中。
然而,鼻通於天氣,呼吸自然界有營養之氣;口通於地氣,飲食入口吸收營養,排出二便,歸還大地。中國文化有天、地、人三才之說,就係呢個意思囉!
好,咁就明晒!

點解又叫水溝?
大家都知道,中醫成日講養生之道,有一種養生之說就是閉口藏舌,舌頂上顎,運送口中津液下行,滋潤喉嚨,通滲臟腑,人中咁啱就在口水吞嚥向上翩轉之路的位置,故名水溝。

估唔到,吞口水都有養生作用,大家不妨試試!





合谷
又名虎口、合骨。

點解個名叫合谷?
呢個穴在拇指同食指掌骨之間的凹陷處,好似山谷咁樣,故名合谷。筆者另一種理解就再簡單一點,就係拇食指一拍埋就「一合即谷」,明晒!

點解又叫虎口?
呢個仲簡單,穴位在手部虎口兩骨之間,故名虎口。不解釋,一睇就明。

合谷呢個穴位有幾好用?
呢個穴位真係掂,可以調節整個人體氣化功能,有助增強人體抵抗力,簡單呢講,合谷係一個強壯要穴!




以下列表以供參考:


人中
合谷
位置
在面部,在人中溝的上1/3與中1/3交點處
在手背,第12掌骨間,在第2掌骨橈側中點處
所屬經絡
督脈
大腸經
功效
袪風清熱,調和陰陽,
醒腦開竅,回陽救逆,
鎮靜安神,活絡止痛
通經活絡,行氣開竅,
疏風解表,清熱退熱,
清泄肺氣,通降腸胃,
鎮靜安神
主治
暈厥諸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