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6年11月8日星期二

【湯水貼士】今日立冬要進補?中醫師:唔使死跟 (香港01 - 熱話 7/11/2016)

【湯水貼士】今日立冬要進補?中醫師:唔使死跟 (香港01 - 熱話 7/11/2016)


明日(7日)便是廿四節氣的「立冬」,中國民間智慧有「立冬補冬」的傳統,不過氣候反常,天文台預計明日最高溫度達28度,如果按傳統吃溫熱食品補身,分分鐘太燥熱。

有註冊中醫師指,現時節氣與氣候不相符,要補身還是要看天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立冬是24節氣中的第19個節氣,代表冬季的開始,又有萬物收藏、規避寒冷的意思。中醫認為冬天易感風寒、鼻敏感易發作、手足怕冷,故要補身令身體更強壯,以預防疾病。不過註冊中醫師石敏棋向《香港01》表示,現在天氣似9月的「秋分」多過「立冬」,可待天氣轉冷才補身。


冬天多氣虛、陽虛 湯水可補身
在中醫角度,「虛」可分為「氣、血、陰、陽」虛。石醫師指,冬天寒邪重會傷陽氣,故更易患上「氣虛」和「陽虛」。


  • 氣虛:沒有精神、全身乏力、抵抗力差
  • 陽虛:怕冷、臉色蒼白、比氣虛更累


石醫師提供以下兩款湯水,適合補氣和補陽:

補氣:黨參芡實補氣湯 (3 – 4人份量)
材料:黨參30g,淮山30g,芡實30g,陳皮10g,瘦肉300g,生姜3片
功效:補氣提神,健脾養腎
做法:各種配料洗淨,瘦肉洗淨,切成小塊。所有材料 (花旗參除外) 一起放進煲內,加8碗水,水滾轉慢火煲一小時,再加入花旗參煲半小時,加鹽調味即可。
孕婦和長期病患者建議服用前先諮詢註冊中醫師。

補陽:溫腎壯骨湯 (3 – 4人份量)
材料:丹參30g,杜仲30g,巴戟30g,蜜棗4枚,豬骨1斤,生姜3片
功效:補益肝腎,強健筋骨
做法:各種配料洗淨,豬骨洗淨。所有材料一起放進煲內,加6碗水,水滾轉慢火煲一至兩小時,加鹽調味即可。
孕婦和長期病患者建議服用前先諮詢註冊中醫師。


感冒、炎症不宜補
石醫師指,患感冒、做完手術身上有傷口、有皮膚病如暗瘡、濕疹人士,都不宜胡亂補身,否則病症會加重,補身前最好還是先請教中醫師。


冬天宜睡覺曬太陽 忌風寒
中醫有冬藏養生概念,「冬藏」指冬天時,人應該養精儲銳,休養生息。石醫師笑指,「真係要瞓多啲」,有助保體溫。有民間傳言指冬天睡覺不應開窗以免寒邪入體,石醫師表示應保持空氣流通,不過的確要避免身體被風吹到,以避開風寒。她又指,冬天更多人睡覺容易落枕,正因為天冷肌肉繃緊,容易扯傷,故睡覺要注意保溫。

若不幸患上傷寒,就要「解表」,即解除表症。石醫師指,發汗是最好的治療方法,多運動可令毛孔擴張、排邪,可更快痊癒。


參考連結 :



2016年11月5日星期六

穴位針灸治療吞嚥困難(噎膈)

針灸治療,有疏通經絡、調和陰陽及扶正祛邪作用。現代醫學認為,穴位針灸治療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及營養神經,刺激舌下神經、舌咽神經和迷走神經,並激發吞嚥反射,而且可刺激下頜及舌部肌肉,增強舌咽活動功能,協調和改善吞嚥動作。可見,中醫治療吞嚥困難除了運用中藥外,穴位針灸亦是一種不錯的療法。

穴位選取方面,我們可以分幾個部位選穴,包括頭面部、軀幹部、上肢及下肢等。就讓筆者分別介紹不同的穴位及其治療作用吧!


頭面部穴位
位置:面頰部、下頷部
功效:刺激局部肌肉及神經,改善吞嚥動作
  • 地倉穴 
    • 位置:在面部,口角外側,瞳孔直下 
    • 功效:增強局部肌肉的咀嚼功能 
  • 頰車穴 
    • 位置:在面頰部,下頜角前上方約一寸,上下齒咬緊時咬肌隆起,按之凹陷處 
    • 功效:增強咬肌活動,增加唾液分泌 
  • 廉泉穴 
    • 位置:在頸部前正中線,喉結上方,舌骨上緣凹陷處 
    • 功效:利咽,疏通局部經絡,增加唾液分泌 
  • 百會穴 
    • 位置:在頭頂正中心,兩耳尖直上連線中點 
    • 功效:提升陽氣,醒腦開竅 

軀幹部穴位
位置:胸部、上腹部
功效:增強食道蠕動力,寬胸理氣

  • 天突穴 
    • 位置:在頸部,前正中線上,兩鎖骨中間,胸骨上窩中央
    • 功效:理氣利咽化痰,增強食道蠕動力 
  • 中脘穴 
    • 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胸骨下端和肚臍連線中點,肚臍上四寸 
    • 功效:降氣和胃,健脾止痛 

上肢及下肢穴位
位置:前臂部、小腿部 
功效:益氣養陰,降氣化痰 

  • 內關穴 
    • 位置:在前臂內側,腕橫紋正中點上二寸,兩筋之間 
    • 功效:降氣化痰,寬胸和胃,寧心安神 
  • 三陰交穴 
    • 位置:在小腿內側,足內踝尖上三寸,脛骨內側緣後方凹陷處 
    • 功效:補肝脾腎,滋陰養血




2016年10月29日星期六

中醫如何治療吞嚥困難?(噎膈)

吞嚥困難及障礙的定義是:因食道狹窄或乾涸而造成飲食吞嚥受阻隔難下,或食入即吐的一類疾病,中醫則稱之為「噎膈」。 

現代醫學方面,吞嚥困難可出現於多種疾病,例如食道炎、食道癌、賁門癌、鼻咽癌(尤其是電療後)及中風後遺症等。

中醫認為,噎膈有輕重之分,輕稱為「噎」,表現為吞嚥不順及食物哽塞難下;重稱為「膈」,表現為胸口阻塞感,食物下嚥即吐,且伴有消瘦乏力、面容憔悴、精神萎靡等惡病質症狀。 


噎膈的病因病機
本病病因包括:情志所傷、飲食勞倦、病後體虛等,而病位在食道與胃脘,涉及臟腑為肝、脾、腎。

本病病機分兩大類,一為標實(初期),多為氣滯痰凝及血瘀阻滯食道,使食道狹窄;二為本虛 (後期),陰血津液及陽氣虛衰,使食道乾涸及蠕動力減少。


噎膈的辨証分型
  1. 痰氣交阻
    • 表現:進食梗阻,脘腹痞滿,情志舒暢時減輕,抑鬱時加重,噯氣呃逆,痰多,胸悶,食欲差
    • 治則治法:開鬱化痰,潤燥降氣
    • 參考中藥:陳皮、杏仁、佛手、鬱金、砂仁、萊菔子等
  2. 瘀血內結
    • 表現:進食梗阻,食不得下,胸膈時痛,面色黯黑,肌膚枯燥,唇暗,大便乾結或便血
    • 治則治法:破結行瘀,滋陰養血
    • 參考中藥:桃仁、丹參、田七、鬱金、懷牛膝、當歸等
  3. 津虧熱結
    • 表現:進食時梗澀而痛,水飲可下,乾食難下,形體消瘦,五心煩熱,口咽乾燥,欲飲冷,小便短澀,大便乾結
    • 治則治法:養陰生津,清熱散結
    • 參考中藥:沙參、麥冬、玉竹、天冬、烏梅、蘆根等
  4. 氣虛陽微
    • 表現:進食梗阻持續加重,神疲乏力,飲食難下,四肢不溫,面浮肢腫,腹脹便溏
    • 治則治法:溫補脾腎,益氣回陽
    • 參考中藥:黃芪、黨參、白朮、紅棗、巴戟、肉桂等


2016年9月28日星期三

聲沙飲蜜糖水最好?中醫解構食用蜜糖禁忌

聲沙飲蜜糖水最好?中醫解構食用蜜糖禁忌 (《香港01》27/9/2016 )


秋冬天氣乾燥,蜜糖是滋潤恩物。中醫師解說,不論是蜂蜜及花蜜,性質雖然平和,但4類人士不宜服用,包括對蜂蜜、花粉敏感、嬰兒、失聲人士及腸胃虛弱者。


蜂蜜、花蜜有何不同?
近日有男子食用蜂蜜而中毒,引起市民關注,而正值秋季,是否適宜以蜜糖滋補?註冊中醫師石敏棋接受《香港01》專訪,詳談食用蜜糖宜忌。她表示,中醫角度不會細分蜂蜜或花蜜,兩者性質屬平和,偏滋潤,有藥用價值。


食蜜糖會肚瀉?
不過,她指出,有4類人士不宜食用蜜糖。首先是對蜂蜜、花粉敏感者,輕則腸胃不適,重則引致嘴唇、四肢麻痺腫脹,甚至出現氣管敏感的癥狀。

此外,脾胃虛弱者亦不適宜服食蜜糖。她解釋,因為蜜糖偏膩,容易造成消化不良,令肚瀉問題更嚴重。


聲沙飲蜜糖潤喉?
她亦聽聞,年紀太小,亦不宜服用蜜糖,例如1歲以下的嬰兒。他們的消化系統仍未成熟,若食用蜜糖可能會有不良反應。而較多人都會誤解,聲沙、喉嚨多痰,可飲用蜜糖水潤喉。但她馬上澄清,蜜糖可能有即時功效,舒緩喉乾喉痛不適,儼如喉糖,但實質會加劇痰多問題,導致封喉,令病情轉差。因此,她建議多飲清水,或飲用鹽水消炎。


早上空肚宜飲蜜糖水?
有人會問,早上空肚飲蜜糖水,是否有保健作用?她說,胃粘膜薄弱、容易胃痛的人可以飲用,因蜜糖有緩急止痛作用。但她提醒,食用蜜糖最重要是適可宜止,如果發現身體有任何異樣,應留意自己的生活飲食習慣。


沖蜜糖用什麼水溫最好?
蜜糖水應用室溫水沖調,如果用過熱的水會致酸,冰水亦可能會破壞蜜糖發揮的功效。


事實上,中國食監總局早前亦發出通知,要求家長不應讓1歲以下的嬰兒食用蜜糖。當局指出,由於嬰兒的抵抗能力差,如不慎食用受污染的蜜糖,就會引致中毒。該局建議,選購蜜糖時,必須留意成分,注意有沒有蜂蜜以外的物質。


參考連結:


2016年9月26日星期一

對付聲帶小結瘜肉 中醫灸聲 沙啞拜拜

對付聲帶小結瘜肉 中醫灸聲 沙啞拜拜 (明報 26/9/2016)

【明報專訊】鄭秀文紅館開騷,失聲影響演出,針灸救聲。之後一場演唱會,情况好轉!

中醫針灸,究竟有何幫助?不時有歌手突然在演唱會前失聲,急急打支「開聲針」,到底又是什麼?急救失聲,還有坊間流傳的鹹竹蜂冲水或蜜糖水,又有沒有用?

鄭秀文剛舉行過八場演唱會,但因喉嚨發炎和咳嗽影響聲帶,第一場演唱會唱到一半,失聲兼走音。之後她在社交網站貼圖,接受針灸治療開聲,在頭頂、眉心及喉嚨插針。


咳最傷聲 針灸六成療效
對付聲沙、失聲,香港大學聲線研究所一直研究以針灸治療聲帶病變。當中一項研究結果顯示,對於經常要說話的職業如教師、接待員等,出現聲線疾病後,若接受針灸治療,聲線功能、沙啞程度和說話出現困難的情况,明顯有改善。

失聲,西醫將病因分為急性感染或慢性勞損。註冊中醫石敏棋指出,中醫將失聲列入「喉喑」診斷範圍,亦分為「急喉喑」和「慢喉喑」兩大類﹕

.急喉喑
發病急,病程短,通常伴隨感冒

.慢喉喑
與用聲不當、勞損、體虛有關;亦可能因為「急喉喑」未有妥善治理,演變成「慢喉喑」

「半夜三點咳到六點,幾乎棚牙都咳埋出嚟!」鄭秀文在社交網站上說自己整晚咳不停。石敏棋指出,「咳,最傷聲,因為每咳一下,聲帶都用力拍合,出現勞損,引起紅腫、發炎,甚至導致小結、瘜肉、聲帶肥厚等疾病」。針灸對聲帶小結、聲帶瘜肉、聲帶肥厚等,有六至八成療效;亦可紓緩炎症、水腫,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傷口癒合和新陳代謝。


須配合中藥 多飲水少用聲
然而,治療失聲不能單靠針灸。石敏棋表示,針灸可治標,針灸後患者即時感到喉部放鬆了,但還需要配合中藥和醫囑。醫囑包括﹕少用聲、多飲水、不捱夜、吸蒸氣,還可按摩頸部,使用放濕機,「聲帶每秒拍打200下,最怕缺水。飲水毋須多,但要密密飲,保持聲帶滋潤」。


蜂蜜反效果 鹹竹蜂苦寒
至於坊間流傳,蜜糖水有助開聲。石敏棋指,飲用蜜糖水,感覺好像可以紓緩不適,但蜂蜜會使咽喉分泌增加及黏着,反而導致「封喉」,即聲音不夠清晰或發聲困難,病人自然地發出「咔咔聲」清喉嚨,此舉令聲帶互相撞擊,護聲不成反而加重病情。

另外,亦有人以鹹竹蜂焗水自製開聲茶,治療失聲,石敏棋亦不建議。「鹹竹蜂十分苦寒,且帶有毒性,脾胃差的人服用後,可能會胃痛、嘔、暈、瀉。」她指出,治療失聲的藥物有很多選擇,如﹕清熱利咽的桑葉、枇杷葉、桔梗、板藍根、薄荷;生津的北沙參、天冬、麥冬、百合、葛根,毋須以鹹竹蜂入藥。

秋風起,天氣轉涼,容易感冒,石敏棋建議用北沙參、麥冬、枇杷葉、甘草、百合、龍脷葉加入瘦肉煲湯,有潤燥功效。



參考連結:




2016年8月5日星期五

去水減肥有法子!

筆者經常被病人問到:
「吃什麼可以減肥去水腫?」
「這次開藥可以加點去水消腫藥嗎?我的臉及眼部經常浮腫!」
「坊間的紅豆水、黑豆水、薏米水我都試過了,看來效果不太明顯,為什麼呢?」

筆者發覺到,今時今日病人的水平已經達到懂得「指導」醫師開藥方,甚至病人跟醫師一起「研究」如何開藥,有些時候真令筆者哭笑不得,亦感到作為現代中醫的要求不可只停留於中醫課本內的知識,要不斷更新醫學知識及技術(包括現代醫學及中醫藥學),例如臨床醫學研究、國外研發的最新醫療技術等等。

畢竟於這個資訊發達的時代,病人很容易於網上找到一些醫學知識,於求診時請教醫師並一起討論。當然,筆者也不排除有些病人是「卧虎藏龍」,可見中醫師這份工作既具挑戰性又具長遠持續性呢,哈哈!

好了,筆者不離題太遠了,開門見山討論中藥減肥去水腫吧,相信病人們很想知道這些知識(尤其是愛美的女士)。筆者就從紅豆水、黑豆水、薏米水三方面分析一下各種功效吧!


紅豆水
若要取明顯有效的利水除濕功效,取赤小豆比紅豆更合適,要知道赤小豆跟紅豆有所分別啊,平常我們吃的紅豆沙的紅豆有補益養血作用,然而赤小豆則偏於利尿消腫。
赤小豆:
  • 味甘酸,性平。入心、小腸經
  • 利水除濕消腫,解毒排膿
  • 本品可利小便以消腫,可用於腹脹水腫,下肢浮腫
  • 本品亦可清熱毒,散惡血,可用於熱毒癰瘡

黑豆水
黑豆,又稱黑大豆、烏豆。
  • 味甘,性平。入脾、胃經
  • 活血利水,解毒
  • 本品可用於腎虛身面浮腫,小兒胎熱,妊娠腰痛等

薏米水
薏米,又稱薏苡仁。
  • 味甘淡,性涼微寒。入脾、肺、腎經
  • 利水滲濕,袪風濕,清熱排膿,健脾止瀉
  • 本品尤其適用於脾虛濕盛,水濕停滯者,多用治水腫、小便不利、濕腳氣、濕熱淋証等
  • 本品可袪風濕止痹痛,利關節解拘攣
  • 本品可清熱排膿,解由濕熱壅滯所致的瘡癰之膿
  • 本品略有補益脾胃功效,炒用能健脾止瀉,多用治脾虛濕滯的泄瀉

其他利水消腫食物(只供參考):
白扁豆、粟米鬚、冬瓜、西瓜等

因此,各位選擇不同的利水消腫食物時,必先了解自己的體質才恰當。下回筆者再詳細談談中醫如何診斷及治療不同類型的水腫吧!


相關連結:
[米奇中醫堂] 去水減肥有法子!





2016年6月18日星期六

腹針穴位圖解

筆者之前都分享過一些腹針的病例,既然所選取的穴位位置集中於腹部,有見及此,筆者嘗試製作一幅腹針穴位圖,以簡單的點線分布以供大家參考穴位的所在位置吧!



* 神闕:臍部正中點
  • 任脈穴位:中脘、建里、下脘、水分、神闕、陰交、氣海、石門、關元
  • 腎經穴位:陰都、石關、商曲、氣穴
  • 胃經穴位:滑肉門、天樞、外陵、水道
  • 脾經穴位:大橫
  • 腹針特定穴位:氣旁、上風濕點、上風濕上點、上風濕外點、下風濕點、下風濕下點

可見,腹針所取的穴位分布範圍及涉及經脈十分簡單,且臨床操作針刺穴位時力求精簡針對性,才可收到理想的療效。



2016年6月14日星期二

腹針病例分享:泄瀉

XXX,女,39歲,文員

就診日期:2016年1月26日

主訴:腹瀉2天,一日2次,伴腹痛

現在症:大便不爽,腹部脹悶不適,伴矢氣頻,納眠可。伴頸肩腰骶酸痛,唇色無華

檢查:頸肩肌肉緊張

舌脈:舌淡紅,胖大齒印,苔薄白;脈濡

診斷:泄瀉;痹証,脾虛濕困 

治法:健脾化濕


腹針組方:
中脘D,下脘D,氣海D,關元D (引氣歸元);
建里S,水分M,商曲(雙) S,滑肉門(雙) M,上風濕點(雙) M;
外陵(雙) M,下風濕點(雙) M,氣穴(雙) M,水道(雙) M,天樞(雙) M,大橫(雙) M;TDP加熱
* S: 淺刺; M: 中刺; D: 深刺


操作及療效:
進針3-5分鐘後,同時輕輕捻轉腹針,留針20分鐘,患者自訴頸肩緊張疼痛感逐漸減輕,腹脹疼痛不適有所舒緩。翌日腹瀉次數減少,配合中藥治療後情況明顯改善。繼續堅持治療以鞏固療效。


筆者體會:
臨床上針灸治療泄瀉,常用腹部穴位為天樞穴、關元穴、氣海穴、中脘穴、下脘穴等,這些其實跟腹針取穴十分接近,筆者則認為既然泄瀉是腹部疾病,何不以腹針來治療取得療效呢?結果腹針對此泄瀉患者的效果非常理想,且腹針的感覺更令她容易接受。

可見,即使腹針臨床上常用於治療痛症如頸肩痛、腰腿痛等,也對腹部疾病有一定療效,可應用於泄瀉、便秘、腹痛、胃痛、消化不良、婦科生殖系、泌尿系等各種疾病。


2016年6月10日星期五

膝部脂肪墊勞損

膝部脂肪墊位於髕骨(俗稱「菠蘿蓋」)下面,髕韌帶後面與關節囊之間,呈鈍三角形,其內夾有脂肪組織,填充於膝關節前部的間隙,有加強關節穩定和減少摩擦的作用。膝部脂肪墊勞損為一種膝部退化性關節炎,臨床上頗為常見,其病因主要分為兩方面:
  • 由於外傷引起水腫、關節液滲出,形成髕韌帶與脂肪墊的纖維黏連
  • 由於長期摩擦引起脂肪墊充血、肥厚、並發生無菌性炎症,與髕韌帶發生黏連,使伸膝活動受限

症狀表現:
多發於經常爬山、下蹲或步行者。患者自覺膝部疼痛,膝關節完全伸直時疼痛加重,關節前臏韌帶兩側有腫脹疼痛,但膝關節活動不明顯,膝痛可向後放射至膕窩。

治法:
舒筋活血,補益肝腎,通絡止痛

中醫治療:
  • 可用活血袪瘀、通經活絡、消腫止痛的中藥外洗外敷患處(桂枝、紅花、五加皮、透骨草、沒藥等)
  • 膝部穴位針灸,可取血海穴、梁丘穴、內外膝眼穴、陽陵泉穴、陰陵泉穴等

醫囑:
筆者建議患者可逐步加強大腿肌(股四頭肌)的功能鍛鍊,如走路時將膝部抬高一點,不要「拖住隻腳」或「踢腳」走路,多用髖關節以減少膝部關節腔的摩擦。急性疼痛期時減少膝部活動,尤其是上落斜路及樓梯,必要時可配戴護膝或貼上運動膠布(Kinesio Tape)以加強關節穩定性。


相關連結:



2016年6月6日星期一

腹針病例分享:膝關節疼痛

XXX,女,35歲,設計師

就診日期:2016年1月30日

主訴:左膝疼痛反覆4年餘

現在症:膝痛久站後加甚,伴左踝、拇趾及足底疼痛,走路時加甚。伴右腰疼痛,納眠可,二便調

既往史:(2012)左膝外傷史;(2013)左膝關節腔瘀塊

檢查:左膝眼及臏骨下有壓痛,頸肩肌肉緊張,左側腰肌肥大

舌脈:舌尖紅,胖大齒印,苔薄白;脈弦細

診斷:痹証(左膝退化性關節炎);腰痛(慢性腰肌勞損),脾腎氣虛,筋脈失養

治法:補脾益腎,濡養筋脈,通經止痛


腹針組方:
中脘D,下脘D,氣海D,關元D (引氣歸元);
建里S,水分M,商曲(雙) S,滑肉門(雙) M,外陵(雙) M;
氣旁(雙) M,氣穴(雙) M,下風濕點(左) S,下風濕下點(左) S,水道(雙) M;TDP加熱

* S: 淺刺; M: 中刺; D: 深刺


操作及療效:
進針3-5分鐘後,同時輕輕捻轉腹針,留針20分鐘,患者自訴頸肩緊張疼痛感逐漸減輕。出針後落床時,膝部及腰部疼痛稍為減輕。繼續堅持治療以鞏固療效。

筆者相信患者因左膝疼痛數年,日久引起右側腰痛及左踝部足底疼痛,這是臨床上常見的「代償」現象,就是因局部痛楚不適而令患者長期站立及行走姿勢不正確,使兩側肌力不平衡,從而出現其他部位疼痛不適。

因此,筆者臨床治療上(尤其是痛症)不單只治療患者的主訴,亦要多加留意及詢問患者有否出現一些周邊或其他部位的不適,這才可令治療更全面及有助提高療效。


2016年5月28日星期六

手術前服「冬蟲夏草」 星婦亡 (經濟日報 28/5/2016)

【經濟日報專訊】被喻為「軟黃金」的冬蟲夏草近年成熱銷保健品,但新加坡一名58歲女子在進行腦膜瘤切除手術前,瞞着醫生食用冬蟲夏草健康食品,手術後顱內大量出血,導致死亡,當地醫生懷疑與冬蟲夏草有關,籲術前兩周停食。

本港中醫師及外科醫生均提醒病人,手術前勿亂食保健產品。

《海峽時報》報道,該名患良性腦腫瘤的女病人,去年疑在進行腦膜瘤切除手術前,沒向醫生申報她服用了含有冬蟲夏草成分的保健品,手術後出現廣泛腦出血。她兩次接受手術取出血塊,惟很快又再出現血塊,病人最終不治。

癌病小童孕婦 不宜進食

死者驗屍報告指出,獨立專家、新加坡國立大學醫院神經外科主管Yeo Tseng Tsai通過文獻發現,冬蟲夏草所含有的腺(adenosine)物質,延長血流的時間,故認為該名女病人很可能手術前進食冬蟲夏草致不尋常出血。

事實上,剛在今年發布的醫學文獻指出,腺會遏抑血小板的凝血功能。

新加坡國家驗屍官Marvin Bay認為,為了安全起見,接受手術的患者應注意醫學文獻的建議,在手術前兩周應停止進食冬蟲夏草。

術後調養 宜先諮詢中醫

註冊中醫師石敏棋表示,冬蟲夏草屬補而不燥的非活血中藥,直言對事件是否單純透過服用冬蟲夏草而引致出血問題存有疑問,認為屬個別事件,但強調癌症病人及小朋友可免則免,亦不建議中風病人及孕婦服用冬蟲草,因對他們不具特別作用。


參考連結:

2016年5月20日星期五

近期熱話:中草藥防蚊包的解說

筆者早前接受報章訪問有關近日網上瘋傳的中草藥防蚊包,並得知其成份包括八種常用的中草藥材(丁香、艾葉、白芷、蘇葉、薄荷、石菖蒲、藿香、金銀花)。

從中醫角度,這些草藥大部分都是味辛性溫,且氣味芳香。味辛中藥有發散及行血行氣作用;氣味芳香中藥則有辟味穢濁的作用,相信對防蚊有一定作用。那麼,筆者就以上這八種中藥逐一簡述性味歸經及其功效,以供大家參考。


草藥防蚊包的八種中藥性味歸經及藥效作用:
  • 丁香
又名公丁香,味辛,性溫。入脾、胃、腎經。
功效:溫中降逆,溫腎助陽

  • 艾葉
味辛、苦,性溫。入脾、肝、腎經。
功效:溫經止血,調經安胎,袪風除濕

  • 白芷
味辛,性溫。入肺、胃經。
功效:袪風止痛,散寒解表,消腫排膿,除濕止帶


  • 蘇葉
又名紫蘇,味辛,性溫,氣香。入肺、脾經。
功效:發散風寒,行氣和中,解魚蟹毒

  • 薄荷
又名蘇薄荷,味辛,性涼,氣清香。入肺、肝經。
功效:疏散風熱,清頭目,利咽喉,袪風透疹,疏肝解鬱

  • 石菖蒲
味辛,性溫。入心、肝、胃經。
功效:宣竅豁痰,寧心安神,和中化濕

  • 藿香
味辛,性微溫,氣芳香。入脾、胃、肺經。
功效:芳香化濕,和胃止嘔,解暑辟濁

  • 金銀花
又名銀花、忍冬花、雙花。味甘、微苦,性寒,氣芳香。入肺、胃、心、大腸經。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解毒,透表清熱


已被蚊蠓叮了,怎麼辦?
如不慎皮膚被蚊或蠓叮,皮膚出現紅腫痕癢非常,建議不要用手抓患處,以免引致繼發性皮損及細菌感染,令皮膚患處情況加劇。

筆者建議可用一些中草藥外洗方,以助消炎消腫止癢,這些中藥都是味苦性寒,有燥濕通泄、清熱解毒作用。


消腫止癢中藥外洗方:
材料:金銀花30克,菊花20克,蒲公英20克,白蘚皮30克
用法:將以上材料煎煮15至20分鐘,放涼外洗患處,可分數次用

附錄:
  • 金銀花
又名銀花、忍冬花、雙花。味甘、微苦,性寒,氣芳香。入肺、胃、心、大腸經。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解毒,透表清熱

  • 菊花
味辛、甘、微苦,性微寒。入肺、肝經。
功效:疏散風熱,清肝明目,平肝息風

  • 蒲公英
味苦、甘,性寒。入肺、胃經。
功效:清熱解毒,散結消腫,清熱利濕

  • 白蘚皮
味苦、性寒。入脾、胃經。
功效:清熱解毒,袪風除濕


2016年5月6日星期五

小黑蚊襲港 一身熱汗易被叮

小黑蚊襲港 一身熱汗易被叮(晴報 6/5/2016)

【晴報專訊】今年是本港55年來最潮濕的4月,時雨時熱引發小黑蚊(蠓)患,台灣已出現大爆發,本港亦陸續有小孩疑被咬到腳腫如豬蹄,更有10個月大嬰兒疑被咬到雙腳紅腫兼發燒,有醫生指求診個案比去年增一成,提醒抓損細菌感染可致敗血症。

家庭醫生鄭志文表示,不時會有被「蚊滋仔」叮咬後的求診個案,今年較去年增一成,「日日都有(個案)」,相信與早前下雨頻繁有關。

他指,兩星期前有家長帶10個月大幼兒求診:「隻腳腫晒,好多紅色一撻撻,中間有粒點,特別硬同紅,摸落會痛,都有發燒。」他稱,家長都只是說家中有「蚊滋仔」,排除細菌發炎後,處方抗敏藥及低劑量類固醇,相信一周後可消腫。


中藥防蚊包 天然有效

被蚊蠓咬如何止痕?家庭醫學專科醫生陳銘偉教路,如症狀不嚴重,可先以蚊蟲藥膏塗患處止痕及消腫,惟情況持續且出現膿腫,應及早求醫。

至於近年瘋傳的中藥防蚊包,藥材包括丁香、艾葉、白芷、蘇葉、薄荷、石菖蒲、藿香、金銀花,全部各10克,混合裝在布包內就可驅蚊,是否有醫學根據?

註冊中醫師石敏棋表示,據中藥包的8種藥材分析,當中大部分屬辛香味,相信對驅蚊有一定作用;藥效方面,金銀花清熱解毒、藿香薄荷提神、石菖蒲祛濕;她亦認為,以藥材包驅蚊天然無害,勝過坊間部分含致癌物蚊香。


參考連結:
小黑蚊襲港 一身熱汗易被叮

防蚊大作戰 專家教你揀驅蚊劑

防蚊大作戰 專家教你揀驅蚊劑(經濟日報 6/5/2016)

天然就是好?面對蚊患,家長出盡法寶幫小朋友防蚊,最近WhatsApp瘋傳中藥包防蚊,有專家則提醒,家長以為兒童不宜用DEET的驅蚊劑,但其實是謬誤。

坊間亦有不少含有DEET成分的驅蚊劑,但不少人擔心對幼童有害而拒絕使用。港大微生物學系助理教授黃世賢則指,除螫刺昆蟲外,DEET可廣泛適用於避免被蚊、蠓(俗稱小黑蚊)等節肢動物叮咬。

他稱,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並無使用DEET驅蚊劑的年齡限制,而美國疾控中心亦建議DEET驅蚊劑可用於2個月大或以上的幼童,亦有臨床研究證實DEET驅蚊劑對孕婦亦安全。法國則建議6-24個月大用10-30%DEET,24個月至12歲用20-30%,12歲以上者則可用20-50%.


另外近日瘋傳中藥防蚊包,藥材包括丁香、艾葉、白芷、蘇葉、薄荷、石菖蒲、藿香、金銀花,全部各10克,混合裝在布包內就可驅蚊。

註冊中醫師石敏棋表示,據中藥包的8種藥材分析,當中大部分屬辛香味,相信對驅蚊有一定作用;藥效方面,金銀花清熱解毒、藿香薄荷提神、石菖蒲祛濕;她亦認為,以藥材包驅蚊天然無害,勝過坊間部分含致癌物的蚊香。

她又指,中藥外洗止癢消腫藥材,包括金銀花、菊花、蒲公英、白蘚皮等,對蚊叮蟲咬亦有效;而踏入夏季,兒童較成年人容易流汗,體溫易變高,故家長應多為他們換衫、擦汗,避免成為蚊蟲的目標。


參考連結:



2016年5月3日星期二

腹針病例分享:急性腰肌扭挫傷

XXX,男,37歲,電腦文員

就診日期:2015年12月7日

主訴:腰骶劇痛1天

現在症:前天抱小孩後突感腰部疼痛明顯,彎腰明顯受限,前屈後伸痛甚,疼痛放射至雙下肢後側及外側,雙側臀部有壓痛點,納眠可,二便調

檢查:L4及L5棘突壓痛,頸肩胛及胸背部肌肉緊張
12/2015骨科診斷:腰椎正常,腰肌緊張,需物理治療

舌脈:舌淡紅,苔剝裂紋,舌下脈絡粗;脈沉澀

診斷:閃腰(急性腰肌扭挫傷),氣虛血瘀,瘀阻脈絡,不通則痛

治法:補氣活血,袪瘀通絡,益腎強筋

腹針組方:
中脘D,下脘D,氣海D,關元D (引氣歸元);
商曲(雙) S,滑肉門(雙) M,外陵(雙)M,外陵上(雙)S,下風濕點(雙)M,下風濕下點(雙)S;
水分M,關元旁(雙)S,關元下S,氣旁(雙)M,氣穴(雙)M;TDP加熱
* S: 淺刺; M: 中刺; D: 深刺


操作及療效:
進針3-5分鐘後,囑患者活動頸肩部,同時輕輕捻轉腹針,患者自訴頸肩緊張疼痛感逐漸減輕,留針20分鐘,出針後落床時,腰腿部疼痛明顯減輕。繼續堅持治療以鞏固療效。

患者求診時腰部肌肉繃緊疼痛非常,未必接受到腰腿局部穴位針刺,腹針反而令患者消除疑慮,又收到相當理想的療效!


2016年4月29日星期五

急性腰肌扭挫傷(閃腰)

腰部承擔著人體二分之一的重量,其前方為鬆軟的腹部,附近只有一些肌肉、筋膜和韌帶,並只有一根獨立的腰部脊柱,再沒有其他骨性結構的保護,因此負重和運動時,腰肌及周圍軟組織較易受到損傷。筆者主要討論腰部兩側肌肉的急性扭挫傷,簡稱「閃腰」。


發病原因:
腰部急性扭傷多發生在腰骶、骶髂部和兩側骶棘肌。人體在彎腰時,先由脊柱兩旁的伸脊肌(特別是骶棘肌)收縮;當腰全屈時,伸脊肌即不再收縮,而主要靠韌帶(尤其是棘上、棘間韌帶)。如韌帶損傷後,在屈腰過程中的支持力會減少,需要由肌肉代償,日久又會引起肌肉勞損。

突然受暴力損傷,如過度後伸與前屈,扭轉彎曲超過了腰部的正常活動範圍,或搬重物,負重過大或用力過度,勞動時腰部姿勢不正確,或抬重物時姿勢配合不協調,或跌仆閃挫,直接打擊腰部,使腰部肌肉組織受到劇烈的扭轉、牽拉而受傷。


症狀表現:
傷勢較重者,隨即發生腰部劇痛,活動不便,坐卧及翻身都有困難,甚至不能起床,連咳嗽及深呼吸都感到疼痛加重;傷勢較輕者,於扭傷腰肌時腰痛並不劇烈,還能繼續活動,數小時或一至兩天後,腰痛才逐漸加劇。部分患者同時有牽扯性下肢痛,牽扯的部位多為臀部、大腿外側及後側部。


檢查:
  • 壓痛點—患者有明顯的局限性壓痛點,一般為損傷的部位
  • 肌痙攣—主要發生於骶棘肌及臀大肌,是對疼痛的一種保護性反應,可為單側或雙側。患者於俯卧時可稍為舒緩,但按壓局部時,痙攣又再出現
  • 脊柱生理曲線的改變—因疼痛引起肌肉保護性痙攣,不對稱的肌痙攣可引起脊柱生理曲線的改變,腰脊柱多向患側傾斜


針灸治療:
舒筋通絡,活血止痛

穴位選取:腎俞、大腸俞、命門、腰陽關、委中、昆侖、申脈


醫囑:
建議患者多作卧板床休息,避免坐卧沙發,久坐久站及負重等,腰部制動3-4日。

某些腰痛患者因疼痛太過劇烈,於求診時不能作俯卧,因此筆者多採取腹針治療,讓患者平卧床上接受治療,使肢體處於最放鬆的位置。就讓筆者下回分享腹針治療閃腰的病例吧!


相關連結:
[米奇中醫堂] 急性腰肌扭挫傷 (閃腰)


2016年4月26日星期二

腹針病例分享: 足底跖筋膜勞損及扁平足

XXX,男,30歲,市場推廣員

就診日期:2016年3月2日

主訴:自訴右足底拉扯痛,走路時加甚反覆多年,近一周加重

在症:右側足底明顯壓痛,局部皮色如常,無浮腫,久站及走路時疼痛明顯。納可,夜眠,二便調

檢查:右內側縱弓生理弧度明顯變平;右足橫弓孤度輕微變平;右外側縱弓弧度尚可

既往史:雙下肢扁平足史,右側較明顯

舌脈:舌尖紅,苔白膩,舌下脈絡粗;脈弦細數

診斷:痹證 (右足底跖筋膜勞損,右扁平足),氣陰兩虛,筋脈失養

治法:補腎益氣養陰,舒筋活絡

腹針組方:
中脘D,下脘D,氣海D,關元D (引氣歸元);
外陵(右) M,下風濕點(右) M,下風濕下點(右) S,下風濕下點旁(右) S,水道(右) M,氣穴(雙) M;TDP加熱
* S: 淺刺; M: 中刺; D: 深刺


操作及療效:
進針3-5分鐘後,囑患者活動右側踝部,同時輕輕捻轉腹針,患者自訴足底牽扯及疼痛感逐漸減輕,留針20分鐘,出針後落床站立及走路時疼痛明顯減輕。繼續堅持治療以鞏固療效。

筆者叮囑患者盡量避免久站久行,以減低足底及足跟勞損,並需訂製鞋墊,減少疼痛及對足底的負荷。


足底及足跟附近的而且確有穴位並可作針刺治療,不過患者會較疼痛,且落針後不能作關節。相反,腹針相對地容易接受,而且亦有不錯的效果!




2016年4月19日星期二

扁平足與足底跖筋膜勞損

扁平足

要向大家解說何謂扁平足的話,首先要說明何謂「足弓」:

足弓是跗骨和跖骨借關節的連結,韌帶的加固,肌肉的收縮形成向上凸起的穹窿狀結構。足弓不僅為人體的站立、行走、跑跳等運動提供了減緩震盪的彈簧裝置,而且還有保護足底的血管神經免受壓迫的作用。

足弓可分為前後方向的足縱弓(內側縱弓及外側縱弓)和內外方向的足橫弓:
  • 內側縱弓:此弓兩端前為第1-3跖骨頭,後為跟骨結節。由於足底內側縱弓曲度大,彈性好,故緩衝震盪的作用強
  • 外側縱弓:此弓兩端前為第4、第5跖骨頭,後為跟骨結節。但此弓曲度較小,彈性差,主要作用是維持身體的直立姿勢
  • 橫弓:此弓背側面呈橫橋形,跖側面形成一深凹

如果形成和維持足弓的骨、關節及軟組織先天發育不良或後天性的骨折和急、慢性勞損,均可引起足弓塌陷,形成扁平足。日久更可發展成足底跖筋膜勞損,踝膝關節及小腿肌肉勞損,甚至髖關節及腰骶部疾患等。那麼,筆者就分享一下常見的足底跖筋膜勞損吧!


足底跖筋膜勞損

什麼是「跖筋膜」?
跖筋膜即跖腱膜,為足底的深筋膜,位於足底部,附著在跟骨結節上,其中央部分較強,內外側部分薄弱。這筋膜有保護足底肌肉、肌腱及足底關節,支持足弓的作用,協助足部關節活動。


病因可分內因及外因:
從中醫角度,筋膜勞損的原因分為內因與外因,內因主要為腎氣虧虛,而外因多為足部局部挫傷、長期足底勞損(日常負重,久站久行)、寒濕入絡引致局部痠脹抽掣痛楚等不適。日久甚至可造成跟骨結節退化鈣化,骨刺形成,導致纖維脂肪墊炎,跟下滑囊炎而形成典型的足跟痛。


症狀表現如何?
患者足跟下或足心疼痛,足底有緊張感,不能久行,勞累後更甚,得熱則舒緩,遇寒加劇。
檢查足底時,跟骨結節前緣壓痛明顯,牽扯患者跖筋膜時可加重疼痛。


中醫針灸治療:
補肝腎,強筋骨,舒筋活血,通絡止痛,常用局部穴位:太溪、照海、然谷、三陰交、陰陵泉、足三里、陽陵泉等。


相關連結:

2016年4月8日星期五

病例分享:左側聲帶癱瘓 (手術全身麻醉後遺症)

XXX,男,23歲,藝人

求診日期:2016年2月24日

主訴:左側聲帶癱瘓兩周餘

現在症:2月初因手術作全身麻醉後,聲音明顯沙啞漏氣走音,高音時尤甚。納眠可,二便調,平素工作繁忙,情緒緊張

既往史:已戒煙1年,無酗酒

檢查:2/2016 左側聲帶癱瘓

舌脈:舌淡紅,胖大,苔根白膩;脈弦細數

診斷:喉喑(左側聲帶癱瘓),肝鬱脾弱,氣陰兩虛

治法:疏肝健脾,益氣養陰

針刺穴位:人迎,廉泉,合谷,列缺,照海,三陰交,足三里等


療程安排及體會:
針刺穴位大致上不作大改變,一個療程包括十二次針灸,患者一星期覆診三至四次,約於一個月內完成整個療程。經過七至八次針刺治療後,患者的聲線明顯改善,可見療程效果相當理想。
此外,針刺治療的同時,患者亦前往耳鼻喉專科覆診作喉部內窺鏡檢查,結果顯示雙側聲帶閉合時其間隙收窄,相信是右側聲帶「代償」情況理想,因此患者聲線的漏氣情況有所改善。

不過,筆者叮囑患者堅持針刺治療以確保聲線保持良好質素,亦建議患者飲食清淡,注意休息以免聲帶過勞,適量運動加強體質等。



2016年3月9日星期三

不打網球也有機會患上的「網球肘」

網球肘,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個病名,筆者臨床上遇到一些患者總是嘗試過不同的治療方法,如服食止痛藥、外塗止痛藥膏、物理治療、跌打按摩、中藥外敷外洗等,效果程度各有不同,然而筆者多用針灸療法幫助患者減輕疼痛及提高肘關節功能,且筆者主要採用兩種針法:肘關節局部穴位及腹針療法,尤其是腹針療法的效果明顯,本文嘗試結合病例分享網球肘的治驗吧!


肱骨外上髁炎
現代醫學上稱網球肘為肱骨外上髁炎,又稱肱橈滑囊炎、前臂伸肌群附著點勞損。中醫則稱本病為「痹証」,多由於正氣不足,感受風邪、寒邪、濕邪、熱邪引起的。

本病可因急性扭傷或拉傷而引起,但多數患者發病緩慢,一般無明顯外傷史,多見於需反覆作前臂旋轉,用手伸腕的人,多見於右側。當年齡增長,纖維結締組織開始退行性變,彈性減退時,則損傷的機會大為增加。

肱骨外上髁為肱橈肌及前臂伸肌總腱附著部,若前臂在旋前位腕關節經常作背伸性活動(猶如打網球時反手拍打動作一樣),可將其附著部位的軟組織牽扯發生損傷,引起局部出血黏連,導致炎症及疼痛。若果伸肌腱附著點骨膜下出血,可導致骨膜炎;伸肌腱附著點發生撕裂,導致創傷性炎症及纖維組織炎。


症狀表現
患者肘後外側痠痛,尤其在旋轉背伸、提拉、推前等動作時疼痛尤甚,患肢不能用力握持物件或擰乾毛巾,同時向下放射至前臂,局部可呈輕微腫脹,前臂旋轉及握物無力,握拳伸肘時疼痛加劇。肱骨外上髁處及肱橈關節處明顯壓痛,沿伸腕肌行走方向有廣泛壓痛,伸肌抗阻力試驗陽性。


中醫針內灸治療網球肘
從中醫角度,本病的治則為舒筋活血,溫經通絡,袪風散寒,除濕止痛等。筆者臨床上主要採用腹針療法並配合肘部穴位針刺及艾灸療法,可有助患者舒緩疼痛,加強肌力及肘關節活動。以下是網球肘的腹針病例以供大家分享:

XXX,男,51歲,文員

就診日期:2015年11月7日

主訴:自訴左側肘部疼痛1年余

現在症:左側肘尖深層處壓痛反覆,前臂外伸時疼痛加重,局部皮色如常,無浮腫,伴頸肩腰膝酸痛,左膝下斜時疼痛明顯,走路呈拖行性。納眠可,二便調

檢查:左肱骨外上髁壓痛(+),握拳屈肘壓痛(+);頸肩局部肌腱緊張

既往史:多年前右側股骨頭壞死, 右髖關節手術

舌脈:舌淡紅,胖大苔薄白,舌下脈絡粗;脈弦細

診斷:痹證 (左肱骨外上髁炎),肝腎兩虛,筋脈失養

治法:滋補肝腎,舒筋活絡

腹針組方:
中脘D,下脘D,氣海D,關元D (引氣歸元);
商曲(右) M,滑肉門(左) M,上風濕點(左) M,上風濕外點(左) S,上風濕外點三角(左) S,水道(左) M,氣穴(雙) M;TDP加熱
* S: 淺刺; M: 中刺; D: 深刺
配合艾灸左肘尖


操作及療效:
進針3-5分鐘後,囑患者活動肘部,同時輕輕捻轉腹針,患者自訴肘部疼痛感逐漸減輕,屈伸及握拳時疼痛亦減輕,留針20分鐘,繼續堅持治療以鞏固療效。


體會:
患者因工作關係經常搬運文件及檔案本,筆者叮囑患者受傷的肘部盡量避免負重,以減低關節勞損,並可提高針灸療效,減少復發機會。

肱骨外上髁炎,病患的位置就是連接肱骨(上臂)及橈骨(前臂)的關節處,此處附近的而且確有穴位並可作針刺治療,不過患者會較疼痛,且落針後不能作屈伸動作。相反,腹針相對地容易接受,而且亦有不錯的效果!



2016年3月7日星期一

有關臍療的附加資料

臍與經絡臟腑的關係

臍為神闕,為任脈穴位,任脈為「陰脈之海」,總管一身之陰經;督脈為「陽脈之海」,總管一身之陽經,其分支從小腹內直上,貫臍中央,上貫心;沖脈在循行過程中,夾臍上行,散佈胸中,其分支從胞中出,向後與督脈相通。任、督、沖三脈同起於胞中,並且在循行過程中,通過分支相互貫通。

另外,足陽明胃經,其直者,下夾臍;足太陰脾經,上行腹部,結於臍;手少陰心經,沿膈向下,系於臍部。由此可見,臍與經絡關係密切,它通過任、督、沖、足陽明胃、足太陰脾、手少陰心經與全身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竅、皮肉筋脈相聯繫。


臍是人體最大的全息元

生物全息律認為,生物的任何一個小的局部都包含了整體的縮影,任何一個在結構和功能上有相對完整性,並與周圍部分有相對明確邊界的相對獨立部分都是全息胚。人體存在著大全息元,大全息元中又有小全息元。雖然,每一個全息元都包含著整體的資訊,但各全息元之間對整體資訊的濃縮度又存在差異。而臍是人體中最大的全息元之一,它保留了許多人體先天與後天的信息,有助指導臨床。


中藥貼敷臍部治療急症

例如:肝硬化腹水、新生兒臍凸、妊娠腹脹、慢性支氣管哮喘、痛經、小兒再發性腹痛、腸梗阻、尿瀦留、急性膽囊炎、小兒消化不良性腹瀉。另可治高血壓、泄瀉、鵝口瘡、盜汗、暈車、心絞痛、三叉神經痛、面肌痙攣、消化不良等多種疾病。


藥物敷臍療法的功能和作用
  • 溫通陽氣、回陽固脫。如食鹽敷臍及艾灸可用於中風、暈厥、虛脫等。
  • 健脾和胃、升清降濁。用於脾胃不和諸證。
  • 通調三焦、利濕消腫,以激發三焦氣化功能,促使氣機通暢,疏通經絡。用於腹水、水腫、小便不利等。
  • 行氣和血、疏經活絡,氣血調和。用於痹證、痛證、手足麻木等。
  • 調和沖任、溫補下元。用於月經不調、痛經、帶下病及陽痿、早泄等。
  • 斂汗安神、澀精止帶。用於自汗、盜汗、夢遺、驚悸、失眠等。
  • 補脾腎,益精氣,強壯保健、養生延年。用於虛勞諸證、神經衰弱等。


臍療的辨証運用

應用藥物與添加溶劑的綜合作用(藥粉加入適量溫水拌成糊狀放置臍內。陰寒証可用黃酒拌;收斂固澀藥可用食醋拌。藥糊填臍後,上須覆蓋。表証可用生薑片;寒証可用乾薑片;熱証可用生地片;虛証可用熟地片覆蓋。)

例如:
  • 發散風寒:荊芥、防風、羌治、桂枝
  • 散寒止痛:細辛、肉桂
  • 行氣化濕:白豆蔻、草豆蔻
  • 瀉下:大黃、甘遂
  • 清熱燥濕:黃連、黃芩
  • 活血止痛:當歸、川芎
  • 收斂固澀:龍骨、五倍子
  • 溫陽散寒:乾薑、附子、吳茱萸


熏臍灸的健脾作用

熏臍灸兼有藥物敷臍以改善脾虛患者的消化吸收功能及艾灸以提高機體免疫力的作用,熏臍灸的健脾強身作用是來自藥物與艾灸的雙重作用。而且選用芳香醒脾,理氣調中的藥物由臍滲入體內,以促進胃腸消化吸收功能。


2016年3月1日星期二

臍療作用-蝴蝶效應

臍療,是以機體自身組織的「氣化活動」作為中介,通過觸發它引起目標反應,為調整陰陽、扶正祛邪等自我調節的方法。此種觸發作用被稱為「蝴蝶效應」,就像蝴蝶拍翼後引起附近環境的相應反應。

值得一提的是,只要給臍部較小的刺激(治療資訊)已能取顯著療效。然而臍療是向機體輸入物質、能量以達療效。臍療透過藥物刺激臍部的神經末梢,經感覺神經源傳至神經中樞以分析綜合,將資訊傳至效應器(臟器、腺體、肌肉等),以調節各組織器官的功能活動及內分泌免疫功能,激發抗病能力而起到調整作用。


臍療功效
臍部給藥不經過消化系統,較少通過肝臟,避免了對消化道的刺激以及肝臟代謝對藥物成份的破壞,從而能更好地發揮療效。而敷臍療法藥物吸收後經過肝臟的量少,分解就少,故用藥劑量小,吸收快,療效可靠,減少對人體的蓄積損害及對胃腸道的刺激。


從現代科學依據解釋臍療療效
這可包括現代全息生物學全息胚的概念。臍具有整體縮影的胚胎性質,臍的不同位點與整體有相對應位點。當某一部位或器官發生疾病時,臍部全息胚相對應位點亦有異常病理性反應。若於相對應位點予以刺激,可治療與之對應部位或器官的疾病,可說是調整人體的作用點。


臍療的分類及作用機理
臍療一般分為藥物臍療法和非藥物臍療法兩大類。前者(如敷臍、填臍、薰臍、灸臍等)通過將藥物加工製成一定劑型,敷置於臍部;後者則包括灸臍、熨臍或臍部拔罐等。不過,兩者的作用機制十分相近:
  • 刺激局部促使血管擴張,加快血液循環,改善供養,消炎退腫。且可引起中樞神經反射,激發機體自身調節作用。
  • 藥物或理療作用於臍,通過臟腑氣化和輸布散全身,以調和陰陽,防治疾病。
  • 藥物或理療通過經絡的氣血流注輸布,以溫經通絡,行氣活血,袪濕散寒等。


臍療發揮的作用途徑
  • 經絡的感應傳導
由於臍與經絡關係密切,臍療可通過經絡感應傳導通達全身,作用於病變部位,可激發經氣、調整臟腑、調理氣血陰陽以達治病目的。
  • 全息胚臍
藥物或非藥物療法對全息胚臍的刺激(治療資訊)可激發修復病變部位損傷的作用,並通過體液迴圈在體內分佈,使與被刺激部位所在的病變部位也得到修復或調整,以達治病目的。
  • 藥物的透皮吸收
敷臍藥物迅速彌散進入毛細血管,依次經臍靜脈、門靜脈、肝臟、下腔靜脈到達心臟,再經循環通達全身,作用於病變部位發揮治療作用。


臍療與全身系統的關係
  • 循環系統
臍有動、靜脈,並形成動脈—毛細血管—靜脈系統。臍周分佈豐富的靜脈叢,回流至上、下腔靜脈和門靜脈,有助推斷病人的肝臟情況。
  • 泌尿生殖系統
臍屬任脈,通督、沖、帶脈,這與生殖及經帶胎產密切相關。臨床上常通過臍療來治療陽萎、遺精、早泄、月經不調、痛經、崩漏、帶下、滑胎、不孕等。
  • 免疫系統
臍可調陰陽、補氣血元氣。醫學研究認為臍療可增強機體免疫力,具抗氧化、抗衰老作用,有助治療免疫功能失調性疾病。



2016年2月26日星期五

中醫:久咳不癒 吸蒸氣或含果皮

中醫:久咳不癒 吸蒸氣或含果皮 (經濟日報 26/02/2016)

近日流感肆虐,過去11日有多達65宗重症,奪15命,病人更已擠爆公院深切治療部。在流感潮下,不少患者病難斷尾,有中醫師指近日久咳不癒的病人求診增,不建議燉橙或洋蔥這類偏方,病人必須戒食水果及冷凍食物,可透過吸蒸氣或含靚陳皮緩和咳嗽。

註冊中醫師石敏棋及宋直昇表示,近日不乏感冒未清、久咳不癒的患者求診,更有病人未有戒口,令咳嗽惡化。石敏棋指,患者多屬乾咳無痰,惟部分患者求診後未有戒口,稱「只是食了一個橙」,當晚即「咳到甩肺」,未能入睡,需以半坐臥方式睡覺。

她強調藥並非萬能,須依賴患者飲食配合,提醒患者應戒食辛辣、甜、酸及凍之物,直至完全康復一周後才食:「由於水果有果酸,會刺激喉嚨,即使水果不凍,所有水果都不能食。」

石醫師教路,患者日常可利用蒸氣機吸蒸氣,及多飲暖水,令喉嚨不會因乾涸而致咳嗽:「如果感到口淡淡,可到中藥材店舖購買靚陳皮,然後含於口中,因陳皮有化痰止咳、健脾的功效。」

參考連結:


2016年1月1日星期五

中醫刺針 通波仔再收窄

通波仔再收窄 溫膽湯生脈散可治療 (中藥醫緣 1/2016)






放大圖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