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
都市人生活節奏急促,而且工作繁忙,食無定時,再加上暴飲暴食,很容易患上胃部不適等疾患。
對於舒緩胃痛,相信很多人都嘗試過一些偏方如黑糖姜茶、各種中成藥胃片,但往往未能對症下藥而不奏效。
然而,胃痛的成因十分廣泛,臨床治療時要因應不同情況作適當的處理方案。
再者,患者很多時都分不清究竟是否真的胃痛,還是其他疾患如胃痞(胃脹)、腹痛、脅痛、心胸痛等。要確診為胃痛,大致上可從兩方面以助鑒別:
- 疼痛病變的部位:上腹部胃脘近胸骨劍突(雞心位)
- 伴隨的症狀:胃脘部脹痛或隱痛、噁心嘔吐、反酸食少等
另一方面,除了患者主訴的症狀之外,需要時則配合一些現代醫學檢查以助診斷,如X光鋇餐造影、胃鏡及食道鏡檢查等,以排除患者是否患上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胃食道返流病等疾患。
臨床上常遇到那些胃痛病人同時被診斷為胃炎,這必然跟都市人的飲食習慣、作息時間及情緒有莫大的關係。簡單來說,胃炎指的是任何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炎症,常伴有上皮損傷及細胞再生,胃炎一般分為兩類:
- 急性胃炎(包括急性幽門螺杆菌H.pylori,急性感染性胃炎,急性糜爛性出血性胃炎)
- 慢性胃炎(包括慢性淺表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特殊類型胃炎)
從中醫角度,胃痛分為虛証(胃陰虧虛、脾胃虛寒)與實証(寒邪犯胃、飲食停滯、肝氣犯胃、瘀血停滯)。實証多為急痛拒按,治療較易;虛証多為反覆疼痛喜按,病程較長難癒。
証型包括:
- 寒邪犯胃(胃痛突然,得溫痛減,遇寒加甚)
- 飲食停滯(脘腹脹滿,噯氣吞酸,食少嘔吐)
- 肝氣犯胃(脘腹脹悶,噯氣頻繁,受情緒影響)
- 瘀血停滯(刺痛有定處拒按,食後加劇)
- 胃陰虧虛(隱痛反覆發作,口咽乾燥)
- 北沙參、麥冬、生地、白芍、炙甘草、川楝子、枸杞子等
- 脾胃虛寒(隱痛喜溫喜按,食後痛減,嘔吐清水)
除了求醫就診,胃痛患者日常起居飲食的調攝同樣重要,尤其注意節制飲食,忌咖啡、濃茶、過酸、生冷油膩食物,亦適當控制情緒及注意保暖作息,則有助防治胃痛不適。
日常保健食療以供參考:
材料:淮山20克,芡實15克,生薏米20克,白米100克
做法:各材料洗淨後,放在窩中加入適量清水,中慢火煮成粥,加鹽調味。淮山可改用鮮品50克,洗淨後切件備用。
功效:健脾和胃,補腎固精
備註:此為老少咸宜的日常食療,多吃有益。
材料:猴頭菇30克,黨參15克,北芪15克,瘦肉150克,陳皮6克,生薑3 片
做法:先用清水浸發猴頭菇1小時,清洗切件,連同其他材料放在窩中,加入適量清水,煲滾後轉細火煲1小時,加鹽調味即可。
功效:補益氣血,健脾和胃,促進脾胃消化功能
備註:高血壓者慎服黨參及北芪,不宜服用此食療。
新報副刊專欄:【中醫有理】胃痛難忍中醫有何指引?
天時暑熱,相信很多人都會「大汗疊細汗」,這是十分普遍的現象。不過,您曾否試過即使天氣不酷熱,而且房間已開著冷氣,身體處於靜態時都仍然在流汗呢?「流淡汗」是什麼意思呢?
筆者臨床上遇到不少汗証的病人,不論肥瘦也出現不同種類性質的出汗症狀。一般而言,出汗大致可分為三種:
- 生理性出汗(發生於天氣環境酷熱,運動後,情緒激動後,吃辛辣食物或熱湯後)
- 病理性出汗(不受外界環境因素影響,主要為身體狀態變化影響)
- 服用發汗解表中藥後出汗(此為中醫治療外感風邪表証的一種方法)
從現代醫學來說,出汗症狀可見於多種不同疾病,例如甲狀腺機能亢進、植物神經功能紊亂、交感神經機能亢奮、低血糖症、休克等。此外,注意一點,若患者表現大汗淋漓,四肢冰冷,面色蒼白,脈搏微弱等虛脫症狀,則應即時送院搶救。
坊間所云的「流淡汗」就是中醫理論所說的「虛汗」,其發病機理主要為人體正氣虛衰,汗証就是由於人體陰陽偏盛、偏虛,皮膚腠理(汗孔)疏鬆,津液外泄失常所致。汗証主要可分為自汗及盜汗,自汗是日間時時出汗,活動後加甚;盜汗是晚間睡眠時出汗,醒來則汗止。
對於汗証,中醫著重分別陰陽虛實:
- 自汗多為肺衛不固或營衛不和
- 盜汗多為陰虛火旺
- 肝火、濕熱所致者則為實証
有關中醫治療方面,原則上要針對汗証本身腠理不固,津液外泄的病變情況,且分別虛實以收斂止汗;虛証應益氣養陰,固表斂汗;實証應清肝泄熱,化濕和營。
証型分類:
- 肺衛不固(出汗後怕吹風,勞累後尤甚,且容易感冒,體倦乏力)
- 營衛不和(出汗後怕吹風,時寒時熱,周身酸軟,半身或局部出汗)
- 陰虛火旺(睡眠時出汗,五心煩熱,兩顴泛紅)
- 邪熱鬱蒸(蒸蒸汗出,汗黏或色黃,口苦心煩,面紅耳赤)
日常調攝護理:
- 出汗之後,避免吹風受涼,以免引起感冒或鼻敏感等症狀
- 適量運動以增強體質
- 多喝開水,以補充汗液流失的水分
- 宜選擇質料快乾透汗的衣服,以保持皮膚乾爽;衣服及被子亦不應過厚
- 飲食宜清淡,忌食辛辣濃味食物,以免加重出汗症狀
除了推拿按摩之外,坊間亦十分流行足浴泡腳,據說有保健強身、預防疾病、安神消腫等作用。不過皮膚過敏或傷口感染者則不宜足浴,以免刺激皮膚引致發炎。此外亦要注意個人衛生,不可共用足浴泡腳的水及器皿,以免交叉感染及傳染皮膚病。
足浴泡腳的方法很簡單,以攝氏四十至六十度的水泡腳浸至膝部的高度,浸約十至十五分鐘,其間可加入熱水以維持溫度。此外,可適量加入粗鹽(消炎殺菌、舒緩疲勞不適、減輕下肢水腫情況)及一些中草藥以加強泡腳的療效:
袪風散寒除濕,發汗解表;用量為5-8片,可直接泡熱水外用
發散風寒,通陽止痛;用量為3-5條,可直接泡熱水外用
散寒止痛;用量為15-20克,需煎煮15-20分鐘方可泡用
行氣活血止痛,袪風通痹;用量為15-20克,需煎煮15-20分鐘方可泡用
袪風濕,強筋骨,化濕消腫;用量為15-20克,需煎煮15-20分鐘方可泡用
現代醫學認為,由於腳的自身保暖功能較差,且離心臟最遠,為下肢末梢的供血量較少,所以對腳的保暖十分重要。足浴泡腳可擴張腳部微細血管,促進全身血液循環,提高新陳代謝率。
那麼,中醫有什麼看法呢?
中醫認為,足浴泡腳可刺激下肢穴位,推動經絡氣血運行,且引火下行,交通心腎,調和陰陽,有利睡眠。另一方面,下肢是人體足六經經氣匯聚處:肝、腎、脾經從足部走向胸腹部;胃、膽、膀胱經從頭部走向足部。筆者選取了以下兩個常用又保健的穴位以作解說:
足三里穴
- 足三里穴在小腿前外側的外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緣1寸。此穴是足陽明胃經的合穴,又為四總穴、回陽九針穴、強壯保健要穴之一,有補益脾胃、調和氣血、疏通經絡、強身健體的功效
- 在內分泌系統方面,此穴有雙向良性調節作用,有壯一身之元陽、補臟腑之虧損、以滋營養的作用,可有助調節機體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扶正祛邪
- 在循環系統方面,此穴可改善心功能、調節心律、增加紅白細胞及血色素,並調節血糖量
湧泉穴
- 湧泉穴在足底部,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約在足底第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與後2/3交點上。此穴為足少陰腎經的井穴及起始穴,為腎之精氣起始的位置。中醫認為,腎藏精且精血同源,透過刺激腎經穴位有滋腎陰及補養血的作用
- 湧泉穴對人體養生、防病治病方面十分重要,可鎮靜安神、醒腦開竅、清熱降火、疏通經絡,調整各器官的陰陽平衡
- 現代醫學認為,足底部含有豐富的神經末梢、毛細血管及淋巴管,它與人體各個系統組織、器官有著密切的聯繫。刺激湧泉穴可促進血液及淋巴液的循環,調整人體的代謝過程,減少疾病發生
新報副刊專欄:【中醫有理】足浴泡腳的好處
[米奇中醫堂] 足浴泡腳的好處
臨床上遇到不少聲線病人經常忽略正確的呼吸方法的重要性,一些人還誤解學唱歌的人士才需要運用適當的呼吸方式,其實不論講話或唱歌也好,一旦發聲方法不正確,就會很容易使聲帶勞損,嚴重則會引致各種慢性聲帶疾患如聲帶小結、聲帶水腫等。
坊間有云所謂「丹田氣」就是腹式呼吸,主要運用橫膈膜肌向上下方向收縮及舒張動作以完成有效的呼吸方式。然而從解剖學上如何找出橫膈膜肌的位置呢?首先在胸前兩邊肋骨往上延伸至一個交叉點,然後從此點往後及往下延伸的一條肌肉就是橫膈膜肌。
橫膈膜肌是分隔胸腔及腹腔的一條肌肉,當它向下拉時,腹腔胃腸內臟則向下及向前移,這種具彈性的動作可讓出更大空間以吸入更多空氣,而且有助增加肺容量,提高呼吸效率。
此外,肌肉放鬆亦是另一個重要的部分,尤其是放鬆胸前部、肩頸部及鎖骨部肌肉。當肩頸肌肉處於繃緊狀態時,肌肉群則往上提以完成呼吸動作,不過這往往是胸式呼吸,且上提空間有限,是一種效率較低的呼吸方法。
至於吸氣及呼氣方面都有一些講究技巧:吸氣時用鼻吸入,同時可閉氣再吸多一至兩次,橫膈膜肌慢慢往下及往前伸延,使腹部慢慢脹大隆起,以達到最佳的吸入量;呼氣時用口呼出,並配合 ”si” 拉長聲音,橫膈膜肌慢慢往上及往後伸延,使腹部慢慢縮回平坦,以達到最佳的呼出量。
以上只是筆者的小小總結分享,畢竟學習呼吸方法及發聲技巧是一門專業知識,必要時應接受言語治療,針對相應的病情。
參考視頻:腹式呼吸
不論男女,人到中年都有機會患上「更年期綜合症」。根據統計,更年期多發生於女性45-55歲,而男性則為55-65歲。《黃帝內經》亦有提及到更年期:「女子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丈夫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天癸竭,精少,腎臟衰,形體皆極。」
人到中年,身體的生理機能逐漸退化,睪丸或卵巢的分泌功能也減弱,則產生一時性的內分泌失調,使精神情志、神經血管、組織器官等生理功能產生變化。不過,男性與女性更年期的生理變化及症狀表現各有異同:
- 相同之處
- 鬱悶煩躁、失眠夢多、潮熱健忘
- 頭昏腦脹、耳鳴盜汗
- 皮膚關節肌肉疼痛不適等感覺過於敏感現象
- 不同之處
- 男性症狀表現較輕,與睪丸酮水平降低有關
- 女性症狀表現較明顯,與卵巢功能減退及雌激素分泌水平改變有關;另外亦見月經周期延長、月經量或多或少、月經先後不定期紊亂等症候
中醫治療方面,更年期綜合症屬「圍絕經期綜合症」及「臟躁」的範圍,治療時可以中藥配合針灸減緩有關症狀不適。
圍絕經期綜合症
- 腎陰不足(臨床較多見,頭暈耳鳴、失眠多夢、五心煩熱、潮熱汗出明顯者)
- 滋養腎陰的中藥:制首烏、龜板、熟地、菟絲子、女貞子、枸杞子、桑椹子等
- 腎陽虛衰(面目肢體浮腫、四肢冰冷、腹脹大便稀、夜尿尿頻明顯者)
- 溫腎扶陽的中藥:杜仲、肉桂、山茱萸、鹿角膠、巴戟天、仙茅、仙靈脾等
臟躁(凡婦人精神憂鬱,情志煩亂,哭笑無常,心悸神疲者)
- 心神失養(精神不振、煩亂恍惚、睡眠不安明顯者)
- 養心益脾的中藥:炙甘草、淮小麥、大棗、酸棗仁、北沙參、龍骨、牡蠣等
- 肝腎陰虛(症狀與腎陰不足類同)
- 滋肝腎安神的中藥:百合、生地、山茱萸、柴胡、白芍、淮山、丹皮等
此外,更年期的保養調攝亦十分重要,包括幾方面:
- 保持心理平衡,情緒開朗
- 調節起居飲食,尤其婦女月經失調或血量增多時。飲食應多吃肉類、蛋類補充蛋白質;各種蔬果增加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同時亦要控制油膩及糖類食物的攝取
- 適量運動,有助減輕症狀,分散注意力,消除緊張情緒,增強體質
- 定期身體檢查,以排除一些惡性病變,防患未然
其實,更年期大約維持半年至兩年的時間,之後身體會重新建立一個平衡狀態。所以只要積極面對,適當對症下藥,更年期並不可怕!
新報副刊專欄:【中醫有理】更年期沒什麼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