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4年11月10日星期一

秋冬降臨,手足皸裂倒刺隨之而來!

每逢秋冬季節,因為天氣溫度濕度急降,相信很多讀者(尤其是女士們)都開始注意皮膚「補水」的問題,尤其是面部肌膚是不容忽視的一環!不過,除了面部皮膚護理之外,另一方面應當注意手足部的皮膚,因為隨時出現皸裂乾燥脫水問題,然而手足部卻往往是被忽略的一部份。因此,筆者嘗試討論一下手足皸裂及倒刺的問題吧!


手足皸裂
手足皸裂又稱「皸裂瘡」,「裂口瘡」,為手掌及足跖部(足背)皮膚增厚,乾燥粗糙,甚至皸裂,出血,疼痛等,以拇指及食指指腹,足跟及其兩側最為多見,好發於秋冬寒冷乾燥天氣。
 
常見病因:
  • 天氣寒冷,汗腺及油脂腺分泌減少
  • 物理性摩擦,刺激皮膚表面,多見於因工作關係經常洗手的患者,或經常穿著硬皮鞋或沒穿襪子等
  • 化學性刺激,使皮膚乾燥,彈性下降而產生皸裂,多見於從事清潔行業,家庭主婦或經常要接觸化學品的裝修工人,洗澡或洗手時用過熱的水患者
  • 應當注意本病的皸裂情況可發展至其他疾病,如魚鱗病,手足癬,慢性濕疹,手掌足跖角化等
 
証型分類:
  • 血虛風燥-多發生於手掌手背,指尖足跟等肥厚堅硬的皮膚,伴出血疼痛,皮膚乾燥,秋冬加劇,多見於勞動工人及家庭主婦
中藥:制首烏,黃精,夜交藤,當歸,熟地等
  • 血熱風燥-多發生於肘膝關節伸側,腰背臀部,初起為紅斑,表面常有白色皮屑瘙癢,日久皮膚皸裂,多因素體血熱,外感風熱,多食辛辣上火食物所致
中藥:丹參,丹皮,赤芍,地榆,玄參,紫草等
  • 脾虛濕困-多發生於手掌心手背,足背等,呈對稱性,皮膚暗色肥厚,表面乾燥脫屑且疼痛瘙癢,多因飲食失節,脾濕內生所致
中藥:生苡仁,蔻仁,白朮,茯苓,車前草,白扁豆等
 
 
外治法:
可用中藥煎汁浸流皸裂患處,有助潤膚化燥保濕。此外,於浸泡後應適當塗上潤膚露提高效果
  • 陳皮20g,蔥白6-8小段,煎汁,趁熱浸泡患處10-15分鐘,每日一次
  • 陳皮10g,黃精15g,地榆15g,威靈仙20g,金毛狗脊20g,紅花10g,煎水,趁熱浸泡患處10-15分鐘,每日一次

調攝護理:
  • 加強皮膚護理,平時少用鹼性過強的洗衣粉及肥皂,適當時應減少洗手次數。洗手後應及時塗潤膚露,外出時可帶手套及穿襪子
  • 因工作關係而引起的皸裂,應加強保護,盡量避免手足直接接觸水泥,石灰,鹼性物質或粗糙,乾燥,吸水,脫脂的物理性或化學性刺激,病情嚴重者建議考慮轉工


倒刺
中醫又稱「逆剝」,「肉刺」,表現為手指足趾爪甲邊緣的皮膚,枯剝倒卷而翹起,常見於手指,多由於皮膚太乾燥,角質層有裂縫所致,亦是缺乏維他命A,B,C,E及鋅的表現。

中醫認為本病多見於脾胃積滯,消化不良的兒童,血虛血瘀風燥,皮膚粗糙的成人。處理方法可分為內治法及外治法:
  • 內治法
針對患者不同臟腑氣血証候而辨証施治,常用中藥:
    • 蒼朮,厚朴,炒谷芽,炒麥芽,神曲,枳實等(健脾和胃,消積導滯)
    • 制首烏,黃精,夜交藤,當歸,熟地等(補血和血,熄風潤燥)

  • 外治法
細辛15g,艾葉30g,煎汁溫泡患處10-15分鐘,並用指甲鉗把倒刺剪掉,修理好指甲四周邊皮膚,再塗上潤膚露


調攝護理:
  • 保証手部的清潔,洗手後塗上潤膚露,尤其是手指端
  • 飲食調養方面,攝取足夠營養,以滋潤肌膚,平時可多吃紅蘿蔔,哈密瓜,蛋,芝士,牛奶,杏仁,各種新鮮水果,深綠色蔬菜,海產等
  • 患處避免接觸不潔物,以免細菌感染引致甲溝炎
  • 經常修剪指甲,並用指甲剉把指甲邊弄平圓滑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