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9年1月18日星期五

鼻竇炎的中醫診治 (慢性鼻竇炎 )

慢性鼻竇炎常繼發於急性鼻竇炎,其主要症狀表現為:鼻腔分泌物多,鼻塞頭痛,嗅覺減退或消失。分泌物質稠厚,多呈黃綠色,為黏液性或膿液性,少數質稀薄而清白,如牙源性上頷竇炎則涕有臭味,頭痛不劇烈,為鈍痛或悶痛,有時間性和定位特點,一般白天重夜間輕,且多為一側性,若為雙側性,必有一側較重,在休息,安靜,睡眠,及滴鼻藥,蒸氣吸入時鼻腔通氣引流改善後頭痛緩解,在咳嗽,噴嚏,彎腰低頭,用加或突然搖頭,吸煙飲酒,情緒激動時加重。

檢查可見:
鼻腔黏膜肥厚,呈慢性充血,鼻道內有分泌物儲留,嚴重者中鼻甲肥大,或有息肉增生。伴有頭昏困倦,精神不振,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等全身症狀。

病因病機:
肺氣虛寒,外邪入侵;肝膽鬱熱,上蒸清竅;脾虛濕盛,清陽不升,濁陰上泛;髓海空虛,虛火上炎。以上病機又可互相影響,如髓海空虛,臟腑失養,可致肺脾虛弱,清陽不升,津液濁化成痰。

多涕頭痛,鼻塞為慢性鼻竇炎的主要症狀,治療感辨証用藥。多涕者,常用桔梗,魚腥草;涕色淡白者,加白芷,細辛;色濁如濃者,加龍膽草,夏枯草;涕清稀量多而難斂者,加縮泉丸溫腎固攝;鼻塞不通,鼻甲黏膜淡紅,對收縮劑敏感者,為清陽不升,加升麻,葛根,石菖蒲升清利竅;鼻甲黏膜色黯紅,對收縮劑不敏感者,為氣滯血瘀,加桃仁,紅花,歸尾活血化瘀;頭痛者可加蔓荊子,荷葉;呈悶痛狀加藿香,脹痛加白芷;前額痛屬陽明,加白芷;兩太陽穴痛屬少陽,加柴胡;後枕痛屬太陽,加葛根,羌活;鼻甲有息肉增生,為濕濁內停,可加重化濕之品。

鼻淵合劑(辛夷花,白芷,薄荷,蒼耳子,蘆根,魚腥草)為一般鼻竇炎的常用藥,各証型均可使用,臨床效果頗佳。

証型分類:

  • 肺氣虛寒 
症狀:鼻塞持續不通,在溫暖環境中可緩解,涕量奇多,清稀不稠,遇寒則諸症加重,鼻黏膜蒼白,下鼻甲多肥大,對黏膜收縮劑敏感,全身症狀見怕冷畏風,大便稀薄,小便清長
治則:溫肺袪寒
方藥:溫肺止流丹,溫衛湯

  • 肝膽鬱熱 
症狀:鼻塞不通,涕稠厚混濁如膿,量多,頭痛劇烈,口乾口苦,大便秘結,急躁易怒,鼻黏膜充血
治則:瀉肝清肺
方藥:抑金散,龍膽瀉肝湯,且可合用藿膽丸,每次5g,每天3次

  • 脾虛濕盛 
症狀:鼻塞持續,涕量奇多,色白多黃少,稠黏如糊,鼻甲肥大,黏膜淡白,常伴有息肉增生,全身症狀見倦怠乏力,頭痛不劇而昏沉,納少,大便稀爛
治則:健脾化濕
方藥:六君子湯,參苓白朮散合二陳湯。脾虛濕盛,濁陰上泛而致清陽不升者,表現為鼻塞較重,頭昏耳鳴,健忘等,則常在健脾化濕藥加入升麻,葛根,柴胡等升清開竅之品。

  • 髓海空虛 
症狀:病史較長,涕量較多,色白或濁,質稀或稠,阻塞感較輕,伴頭暈耳鳴,口乾咽燥,潮熱心煩,大便偏乾
治則:補腎填髓,滋陰降火
方藥:六味地黃丸,左歸丸。涕多難斂者,加縮泉丸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