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7年5月8日星期一

[新手媽媽必讀] 餵哺母乳提防乳腺炎!

急性乳腺炎,中醫稱之為「乳癰」,是一種急性化膿性疾病,常發生於產後3至4周的哺乳期婦女,乳頭破損或乳汁鬱積者更易發生,尤以初產婦多見。

中醫認為,乳腺炎多由熱毒入侵乳房,使乳房局部紅腫熱痛及有結塊,伴有全身發熱,且容易蔓延至附近的乳腺。


不同時期發生乳腺炎可有不同病名:
  • 哺乳期發生(外吹乳癰
  • 懷孕期發生(內吹乳癰
  • 非哺乳期非懷孕期發生(不乳兒乳癰


乳腺炎的病因:
1. 乳汁鬱積
最常見的原因,乳腺阻塞成塊,鬱久化熱而成炎症
  • 初產婦乳頭較易損傷
  • 乳頭先天畸形、內陷,影響哺乳
  • 哺乳方法不當,乳汁多但少飲,斷乳不當等
  • 情緒抑鬱,肝鬱氣滯,失於疏泄;產後飲食不節,濕熱蘊結,使乳腺閉阻不暢,氣滯血瘀而成乳腺炎
2. 感受外邪
外感也是乳腺炎發生的重要原因
  • 產後婦出汗後受涼,感受風寒之邪
  • 嬰兒含乳而睡,口腔細菌入侵乳房,使乳腺鬱滯不通,化熱而成炎症


乳腺炎的三個階段:
1. 初起:
乳頭皸裂及有刺痛感,伴有乳汁鬱積不暢或結塊。乳房局部腫脹疼痛,全身症狀不明顯

2. 成膿:
患乳腫塊不消或逐漸增大,有明顯的壓痛,色紅灼熱。乳房腫塊中央漸變軟,按之有波動感,逐漸成膿,全身症狀明顯

3. 潰後:
當急性膿腫成熟時,可自行潰破排膿,或手術切開排膿,以便膿出暢順,局部消腫痛減,瘡口則漸愈合。若膿出不暢,可使炎症惡化蔓延。


中藥治療:
  • 熱鬱氣滯
    • 乳汁鬱積結塊,腫脹疼痛,伴惡寒發熱
    • 治療:疏肝清胃,通乳消腫
    • 參考中藥:瓜蔞、牛蒡子、天花粉、黃芩、梔子、陳皮等
  • 熱毒熾盛
    • 乳房腫痛,皮膚灼熱,腫塊變軟有應指感
    • 治療:清熱解毒,托里透膿
    • 參考中藥:生石膏、知母、金銀花、蒲公英、皂角刺、川芎等
  • 正虛毒留
    • 潰膿後乳房輕微腫痛,瘡口膿水不斷,愈合緩慢,伴全身乏力
    • 治療:益氣托毒
    • 參考中藥:黃芪、川芎、當歸、黨參、白朮、皂角刺、桔梗、白芷等


預防及調攝:
  • 避免乳汁鬱積,防止乳頭破損,保持乳房清潔
  • 懷孕5個月,經常用溫水清潔或酒精消毒乳頭
  • 產後婦保持情緒穩定,要按時定時哺乳,保持乳頭清潔,亦要避風寒
  • 不讓嬰兒含乳而睡,注意嬰兒口腔清潔
  • 每次哺乳應將乳汁吸空,如有積滯,可用熱敷或吸奶器以助排出乳汁
  • 若有乳頭擦傷皸裂,可用潤膚軟膏外塗
  • 斷乳時應先逐步減少哺乳時間及次數,再行繼乳。斷乳前可用生麥芽60g,生山楂60g,煎湯代茶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