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4年9月27日星期六

中醫美容:六邪-風寒暑濕燥火

六邪(六淫)為大自然六氣過盛並對人體有害,影響臟腑氣血陰陽並造成人體不同的病理狀態,邪氣包括:風、寒、暑、濕、燥、火。從中醫美容角度,六邪主要影響頭面部及皮膚,因此治療十分著重扶正袪邪,調和臟腑,然而各種病邪則有不同的病理表現:

風邪
風邪為百病之首,且變化多端,症狀表現多種多樣,發病消失驟起驟散,對皮膚美容影響最大。此外,風性升發,偏於向上向外,最易傷害皮膚及頭面五官,風邪可分為外風與內風,外風多為外界的病邪入侵人體,並引起一些病理改變,亦可兼夾其他病邪同時出現,如風寒、風濕、風燥、風熱等,故治療時應配合不同治則;內風多為體內臟腑氣血陰陽失調而生,主要為陰虛,血虛,血瘀化燥,熱邪極盛而成。

風邪的病理表現可見皮膚劇烈瘙癢,皮損播散游走不定,脫屑色紅,乾燥粗糙,晦暗肥厚,頭髮乾枯易脫等。


寒邪
寒為陰邪,寒性收引,易傷陽氣,而頭為諸陽之會,因此當天氣寒冷或長時間受寒時,多涉及頭面部症狀,且可分為乾冷及濕冷兩種:乾冷則皮膚乾燥,粗糙脫屑,瘙癢皸裂;濕冷則令皮膚血管運動障礙,血循瘀滯,可見凍傷,凍瘡,寒冷性紅斑等。

此外,寒邪分為外寒與內寒,外寒為實証,寒邪直入於裏;內寒為虛証,多由脾腎陽虛,寒從內生,失於溫煦身體。寒邪表現為功能性低下,面色晃白,精神不振,浮腫肥胖,畏寒怕冷,頭髮稀疏脫落等。


暑邪
暑天炎熱,濕度偏高,人體出汗會耗氣傷津,如不及時補充水分,皮膚則出現脫水乾燥情況,若長期處於空調環境,空氣的水分相對減少,亦令皮膚乾燥欠缺滋潤。而且出汗後如不及時疏導汗液,暑多挾濕,暑濕鬱蒸,皮膚的溫度及濕度增加,可見手足濕爛,汗疹,熱痱,毛囊炎,瘡癤,黃水瘡,癬等。

此外,暑天太陽猛烈曝曬,過強的紫外線可嚴重傷害皮膚,使皮膚黑色素產生及沉著,形成色斑及膚色變暗。另一方面,紫外線亦損傷皮膚彈性纖維,令皮膚鬆弛下垂及彈性下降,產生皺紋,加速皮膚衰老。


濕邪
中醫認為,濕性重濁且黏滯,濕邪致病多為病程纏綿且反覆發作,時起時伏,難痊癒及病程長,濕邪亦兼夾風寒暑熱邪,故治療時應顧及多方面及療程需時較長。此外,濕邪可分為內濕與外濕,兩者皆影響皮膚,體形及精神狀況:

濕鬱化熱上蒸,可見皮膚面垢眼垢較多且黏膩不爽,亦可引致濕疹,帶狀疱疹,脂溢性皮炎,痤瘡,臭狐體臭口臭,牙齒不潔,體癣等;脾失健運,痰濕內生,停滯積聚可見肥胖臃腫,神昏嗜睡,面色欠光澤,黃竭斑等。


燥邪
燥邪可分為外燥及內燥,外燥又分涼燥與溫燥兩種,分別為外感秋涼燥邪或溫熱燥邪而成;內燥多為人體津液陰血虧少,臟腑不足(肺胃肝腎陰虛)而成。不論外燥或內燥之邪,都可表現皮膚毛髮及鼻竅失於滋養的症狀:

外燥可見口鼻乾燥,咽乾口渴,皮膚乾燥,皸裂粗糙,頭皮脫屑,頭髮枯黃,易開叉折斷,甚至脫髮;內燥可見肌肉消瘦,口乾咽燥,皮膚乾澀無光澤,毛髮乾枯,小便短少,大便乾結,心煩失眠,眼乾,指甲薄脆等。


火邪
火邪為溫熱之邪,多因為臟腑氣血失調,七情內傷,過食肥甘辛辣而生,然而火性炎上,多累及頭面部,也是化膿性皮膚病的病因。火邪所致的皮膚疾患種類很多,例如:

火邪上犯則顏面丹毒(Erysipelas),口唇疱疹等;肺胃熱盛則痤瘡,酒渣鼻,脂溢性皮炎等;肝腎陰虛火旺,火燥互結則雀斑,黃竭斑等;肝鬱化火,風火搏結於皮膚則扁平疣等;脾胃積熱則形體肥壯,口臭,口腔潰瘍,尿赤便秘,皮膚油膩粗糙等;火熱蘊結皮膚則多為化膿性炎症,紅腫熱痛等。


新報副刊專欄:【中醫有理】六邪風寒暑濕燥火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