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
2017年4月30日星期日
2017年4月28日星期五
2017年4月27日星期四
天氣濕立立,皮膚要抽濕!(濕疹)
黐手黐腳黐立立,濕疹痕癢要袪濕。香港春夏濕度經常偏高,濕疹病人總有一個喺左近。
濕疹,是一種過敏性炎症性皮膚病,多對稱分布及多形損害,痕癢明顯,傾向濕潤,反覆發作,易成慢性。
濕疹的病因:
- 先天因素,家族遺傳
- 飲食辛辣刺激、油膩生冷、高蛋白食物,傷及脾胃失於健運,濕熱內生
- 天氣溫度及濕度驟變,患者外受風邪,風濕熱邪鬱於肌膚引致濕疹
分型及中藥治療:
一般來說,濕疹可分為急性、亞急性、慢性:
- 急性濕疹
- 急性發病,可發生於身體任何部位,常見於頸面、耳後、手腳、下體及肛門等部位
- 對稱分布,皮疹呈片狀或彌漫性,無明顯邊界,多為密集性細粒丘疹,可伴小水泡,皮色潮紅
- 若患者因痕癢抓破皮疹,可出現流水、糜爛及結痂
- 因瘙癢抓刮、肥皂熱水燙洗、飲酒嗜食辛辣發物可引致皮損及瘙癢加重(繼發性皮損),嚴重者可影響睡眠,抓破皮膚可因傷口潰爛及滲液化膿感染引致其他皮膚炎症
- 本型以濕熱為主:
- 內服中藥:清熱利濕。如龍膽草、梔子、黃芩、車前草、澤瀉、生薏仁、蛇床子、苦參等
- 中藥外洗:清熱止癢的苦參、黃柏、地膚子、荊芥、野菊花、馬齒莧煎煎湯溫洗患處
- 亞急性濕疹
- 常由於急性濕疹未及時治療或處理不當,以致病程遷延所致
- 皮損較急性皮損較輕微,以丘疹、鱗屑、結痂為主,僅有小水泡及輕度糜爛,自感劇烈瘙癢
- 本型以脾虛濕困為主:
- 內服中藥:健脾利濕。如茯苓、白朮、豬苓、生薏仁、蒼朮、厚朴、滑石、通草等
- 中藥外洗:消炎止癢、乾燥收斂的三黃洗劑(黃柏、黃芩、大黃、苦參)
- 慢性濕疹
- 久病耗傷陰血,血虛生風燥,以致肌膚粗燥
- 當急性及亞急性濕疹長期不愈,或反覆發作,日久可致慢性濕疹
- 皮損多局限於某一部位,皮膚肥厚粗糙,質地較硬,暗紅色或瘀黑色,皮膚紋理較明顯或苔蘚樣
- 皮損表面伴有皮屑伴抓痕、血痂、色素沉著,可出現皸裂,瘙癢呈陣發性。眠差及精神緊張,飲酒嗜食辛辣發物可使瘙癢加劇
- 病程較長,時輕時重,反覆發作呈急性或亞急性濕疹
- 本型以血虛風燥為主:
- 內服中藥:養血潤膚、袪風止癢。如生地、當歸、荊芥、防風、白蘚皮、赤芍、蟬衣、白蒺藜、何首烏等
- 外塗可用軟膏、乳劑、類固醇藥膏止癢:抑制表皮細胞增生,促進炎症吸收
護理調攝:
- 忌用熱水肥皂等刺激物洗潔患處,尤其是急性濕疹
- 避免搔抓患處,以免引致繼發性皮損,可用冷水輕拍患處以止痕
- 戒食辛辣、雞鴨、牛羊、蝦蟹等發物
2017年4月26日星期三
2017年4月24日星期一
2017年4月23日星期日
篤魚蛋,痛入心!(指骨間關節扭挫傷)
指骨間關節扭挫傷,多見於球類運動意外引致,故有「篤魚蛋」的俗稱。
本病可分為掌指關節扭挫傷及手指骨間關節扭挫傷,多見於青壯年。由球類運動(如籃球、手球、欖球、排球等)或某種物體意外碰撞,外力間接暴力傳到掌指或手指間關節引起。
「篤魚蛋」的症狀:
- 指間局部疼痛劇烈,作被動側方活動時疼痛加重,腫脹明顯,關節活動受限
- 常強直於伸直位置,嚴重者手指不能屈伸,病程較長
- 如手指指間關節突然側向彎曲,可引起關節側方韌帶損傷或撕裂時,指關節不穩定,可有異常的側方活動或偏斜畸形,及合併關節邊緣的撕脫骨折
「篤魚蛋」的病因:
- 多由球類運動(如籃球、手球、欖球、排球等)或某種物體意外碰撞,外力間接暴力傳到掌指或手指間關節引起
- 掌指關節扭傷以拇指較多見,外力常強迫使關節過度背伸或過度掌屈或扭轉動作而出現損傷
- 手指骨間關節扭傷多發生於各手指的遠端指間關節。當手指尖受外力猛烈撞擊時,可引起關節軟骨損傷
「篤魚蛋」的治療:
- 按摩理筋手法
使患指末節向遠端牽引,使關節間隙拉闊,使受傷的韌帶得以舒緩,並將患節輕輕屈伸,微微旋轉,以滑利關節。並在局部作輕揉按摩,注意手法不可太過用力,每1-2天操作1次。
- 固定和練功活動
有側彎畸形者,可用硬紙板/塑膠夾板/鋁板將關節固定於功能位2-3周,去除固定後可作功能鍛鍊,在練功之前可先熱敷,提高關節滑利效果。注意禁止作被動的猛烈的屈伸活動。
2017年4月22日星期六
2017年4月20日星期四
猜包剪揼可試出有沒有彈弓手?(屈指肌腱腱鞘炎)
包剪揼試出「彈弓手」?
其實筆者所說的是「病理性彈弓手」,並非「茅招性彈弓手」(註:即一方等見到對手出招之後變招)。需知道,如果患上「彈弓手」,不論出「包」、「剪」、「揼」也有一定困難呀!
什麼是彈弓手?
彈弓手的病名是屈指肌腱腱鞘炎,由於患指症狀有如彈弓及手槍的扳機,所以本病又稱「彈響指」、「彈弓手」、「扳機指」等。本病多發於拇指,亦有單發於食指、中指,很少多個手指同時發病,多發生於掌指關節掌側(手板)。
有什麼症狀?
- 初起患指不能屈伸,用力屈伸時疼痛,並出現彈跳動作
- 壓痛點在掌骨頭的掌側面,壓住米粒大硬結,再叫患者屈伸患指,有明顯疼痛,並感到彈響由此發出
- 疼痛晨起或勞動後加重,活動後或熱敷後症狀減輕
- 嚴重時,患指常交鎖在屈曲位或伸直位,局部有壓痛
何解會有「彈弓手」?
- 當掌指關節局部過勞,或受風寒時,引起氣血凝滯,血不養筋而發病
- 由於掌指關節經常過度屈伸,使屈肌腱與腱鞘(骨性纖維管)反覆摩擦,或長期用力握持硬物(如酒樓姐姐剪春卷,洗碗工人)等,引起局部肌腱變粗及腱鞘收窄,腱鞘受硬物與掌骨頭的擠壓而發生局部充血水腫
- 當屈肌腱肥大部分通過收窄的腱鞘,便出現手指的彈跳動作,造成屈伸活動障礙
中醫多採用針灸治療
針灸治療本病多於患指結節部及周圍痛點針刺,亦可於掌骨頭的掌側面結節部作按壓,橫向及縱向推動按摩,並作患指牽引鬆解,使關節有彈響聲。不過,若本病情況較嚴重,必要時應考慮進行腱鞘鬆解手術。
2017年4月18日星期二
2017年4月16日星期日
2017年4月14日星期五
2017年4月12日星期三
2017年4月10日星期一
2017年4月9日星期日
何解拗柴拗入唔拗出?(踝關節扭挫傷)
拗柴,醫學上的診斷病名為踝關節扭挫傷,又稱距小腿關節周圍韌帶損傷。本病十分常見,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但以青壯年多見。而且,以足內翻扭傷多見於足外翻扭傷,俗稱「拗入唔拗出」,為什麼呢?這個其實與我們足踝部的韌帶肌肉等結構有密切關係,筆者嘗試向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本病的診斷及治療吧!
- 內側副韌帶
又稱三角韌帶,起於內踝,是一條堅強的韌帶,不易損傷
- 外側副韌帶
起自外踝,包括3條:
- 腓距前韌帶 - 止於距骨前外側
- 腓距後韌帶 - 止於距骨後外側
- 腓跟韌帶 - 止於跟骨外側
- 下脛腓韌帶
又稱脛腓聯合韌帶,為脛骨與腓骨下端之間的骨間韌帶,是保持踝關節穩定的重要韌帶
踝關節扭挫傷的症狀:
受傷後踝部立即出現腫脹疼痛,不能走路或尚可勉強走路,傷後兩至三日局部可出現瘀斑。嚴重扭傷患者疑有韌帶斷裂或合併骨折脫位者,應作X光檢查。一側韌帶撕裂可顯示患側關節間隙增寬。
外側韌帶損傷(足內翻扭傷)
- 外踝前下部疼痛、腫脹、皮下瘀血、關節活動明顯受限或跛行
- 檢查局部有明顯壓痛,足內翻時外側韌帶被牽拉而疼痛加劇
內側韌帶損傷(足外翻扭傷)
- 內踝前下部疼痛、腫脹、皮下瘀血、關節活動明顯受限或跛行
- 檢查局部有明顯壓痛,足外翻時外側韌帶被牽拉而疼痛加劇
踝關節扭挫傷的病因:
- 運動時腳踏不平地面,足底受力不均導致踝關節過度內翻或外翻,尤其是落斜或落樓梯時,踝關節處於跖屈位,距骨可向內側或外側輕微活動而使踝關節穩定性減少,損傷較易發生。
- 由於腓骨(位於小腿外側)下端較脛骨(位於小腿內側)下端長,外踝的位置較內踝低,內側韌帶較外側韌帶強韌,外側韌帶較薄弱且不完整,內翻肌群的力量比外翻肌群強,故內翻損傷多見。
治療穴位:
- 商丘穴
足內踝前下方凹陷處,舟骨結節與內踝尖連線的中點。當脛骨前肌腱內側
- 解溪穴
足背與小腿交界處的橫紋中央凹陷處,當拇長伸肌腱與趾長伸肌腱之間
- 丘墟穴
足背,外踝前下方,伸趾長肌腱外側,距跟關節間凹陷處
- 昆侖穴
足部外踝後方,當外踝尖與跟腱之間凹陷處
- 太溪穴
足內側部,內踝後方,內踝尖與跟腱之間凹陷處
- 足三里穴
小腿前外側,外膝眼(犢鼻)下3寸,脛骨前緣外一橫指(中指)處,當脛骨前肌中
扭傷後的護理:
- 用繃帶包紮,保持踝關節於受傷韌帶鬆弛的位置,並暫時限制走路
- 用繃帶、膠布固定踝關節於中立位置,內翻扭傷採用外翻固定,外翻扭傷採用內翻固定,抬高患肢,以利消腫
- 踝關節固定期間可作足趾屈伸活動,解除固定後,開始鍛鍊踝關節的屈伸功能,並逐步練習走路
2017年4月7日星期五
2017年4月6日星期四
腳踏實地時腳踭針拮痛?(跟痛症)
媽媽經常教筆者做人要頂天立地,筆者打趣說:「我個子小且沒有修長美腿,很難做到『頂天』,『立地』尚且可以,因為我的跟骨還好,未有退化跡象,所以可以腳踏實地,哈!」
筆者臨床上遇過腳踭痛這個症狀,其實腳踭痛可出現於不同的足跟部疾患(如跟部滑囊炎、扁平足等等),不僅限於跟痛症,為了縮窄篇幅,筆者跟大家討論一下跟痛症吧!
跟痛症的病因:
跟骨為最大的足骨,跟骨結節是著地的承重點,當跟骨底長期慢性勞損,可引起足跟部疼痛,可伴有跟骨骨刺。本病多發於40-60歲的中老年人,起病緩慢,多為一側發病,可有數月或數年的病史。中醫認為,患者因勞累過度及腎氣不足致病。
跟骨為最大的足骨,跟骨結節是著地的承重點,當跟骨底長期慢性勞損,可引起足跟部疼痛,可伴有跟骨骨刺。本病多發於40-60歲的中老年人,起病緩慢,多為一側發病,可有數月或數年的病史。中醫認為,患者因勞累過度及腎氣不足致病。
腳板底與跟痛症的關係:
- 足跖筋膜
自跟骨跖面結節起向前伸展,止於五個足趾骨膜上。如果長期持續牽拉(如行山、跑步、急步走等),可在跖筋膜的跟骨結節附著處發生慢性勞損,引起跟骨局部疼痛。
- 足底肌
足底肌分為4層:第1層均起始於跟骨;第2層僅限於中間部;第3層僅限於足底前半部;第4層位於最深處。足底肌主要功能為支持體重和行走,其收縮是維持足弓的孤度。足底肌受牽扯或損傷可引起跟骨局部疼痛。
跟痛症的症狀:
- 早晨起床後站立時疼痛較重,行走片刻後疼痛減輕,但行走過久後疼痛又加重
- 局部檢查不紅不腫,在跟骨結節處有壓痛
- X光檢查與臨床表現不一定相符,有骨刺者可無症狀,有症狀者可無骨刺
參考穴位:
- 昆侖穴(足部外踝後方,在外踝尖與跟腱之間凹陷處)
- 僕參穴(足外側部,外踝後下方,昆侖穴直下2寸,跟部外側面赤白肉際處)
- 太溪穴(足內側部,內踝後方,內踝尖與跟腱之間凹陷處)
- 水泉穴(足內側部,內踝後下方,太溪穴直下1寸,在跟骨結節的內側凹陷處)
護理:
- 急性期宜休息,症狀好轉後仍宜減少步行,並在患足鞋內放置鞋墊
- 肥胖者建議減肥,減輕骨與關節的負擔
鑒別診斷:
跟痛症 VS 跟部滑囊炎
跟痛症
|
跟部滑囊炎
|
|
分類
|
慢性勞損;疼痛位置不同分為跟下痛、
跟後痛、跟骨痛
|
外傷性;感染性;
慢性勞損
|
年齡
|
40-60歲
|
任何年齡
|
發病
機理
|
跖筋膜跟骨結節附著處勞損
|
小腿三頭肌(比目魚肌及腓腸肌)收縮過多
|
症狀
特徵
|
不紅不腫,但起床及過勞後疼痛明顯
|
局部腫脹
|
相關連結:
[米奇中醫堂] 腳踏實地時腳踭針拮痛? (跟痛症)
2017年4月5日星期三
2017年4月4日星期二
病例分享: 聲帶息肉 (Vocal Cord Polyp)
聲帶息肉是聲帶上的增生性組織,呈灰白色或紅色,通常較聲帶小結大,且多出現於一側聲帶上。本病與聲帶小結類同,由於增生性組織增加了聲帶重量而令聲帶不能完全閉合,故主要症狀為聲音嘶啞、粗糙、漏氣音明顯等。
聲帶息肉最常見病因為長期發聲不當或過發聲所致,亦可因一次大喊大叫後引起,故本病常見於職業用聲者和用聲過度者。
本病屬中醫喉科「慢喉喑」的範圍,治療多以四診合參、辨証論治為主,可以針灸配合中藥治療改善病情。聲帶息肉較大者可阻塞氣道引致呼吸困難及影響發聲,多建議手術治療,且手術後要注意發音方法及避免過度用聲,以免復發。
病例分享:
治療前
下圖所示為左側聲帶息肉繼發右側聲帶小結,以致雙側聲帶局部結構異常。
喉部內窺鏡顯示:
患者左側聲帶前中1/3交界處出現息肉,且色紅充血,繼發右側聲帶前中1/3交界處出現小結,聲帶及附近肌肉黏膜泛紅明顯。
發聲時,小結及息肉使雙側聲帶閉合不全且留有間隙。
病例分享:
治療前
下圖所示為左側聲帶息肉繼發右側聲帶小結,以致雙側聲帶局部結構異常。
喉部內窺鏡顯示:
患者左側聲帶前中1/3交界處出現息肉,且色紅充血,繼發右側聲帶前中1/3交界處出現小結,聲帶及附近肌肉黏膜泛紅明顯。
發聲時,小結及息肉使雙側聲帶閉合不全且留有間隙。
患者經過針灸及中藥治療後,聲帶小結及息肉變小且無充血,聲帶及附近肌肉黏膜泛紅並不明顯。
發聲時,雙側聲帶閉合時其間隙收窄。
發聲時,雙側聲帶閉合時其間隙收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