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7年1月17日星期二

增強禦寒功效 中醫推介7種驅寒食材 (經濟日報 TOPick 17/1/2017)

增強禦寒功效 中醫推介7種驅寒食材 (經濟日報 TOPick 17/1/2017)


天氣逐漸寒冷,若不好好禦寒便好容易冷病。別以為多穿幾件厚衣服就足夠,最有效的禦寒方法,還是由內而外,只要身體夠暖,自會不怕凍了。註冊中醫師石敏棋表示,不少食材有驅寒功效,減輕身體寒涼,這些食材包括:

1. 蔥白
辛溫、入肺、胃經
功效:發散風寒,用於感冒風寒。亦能溫通陽氣、散寒止痛,用於寒凝氣滯所致腹脹腹痛。
用法:可以生薑同用,如蔥薑湯。

2. 肉桂
辛、甘、大熱,入肝、胃、脾經
功效:溫腎壯陽,用治腎陽不足所致的滑精早泄、腰膝冷痛等症。溫中袪寒,用於脾胃虛寒之胃痛、腹痛、泄瀉等症,亦有溫經止痛的作用。
用法:常與溫中補脾的乾薑、黨參、白朮同用。

3. 胡椒
辛、熱,入胃、大腸經
功效:本品性熱而暖腸胃,溫中散寒,用於胃寒所致嘔吐、泄瀉、腹痛。
用法:可與乾薑同用。胡椒有醒脾開胃作用,對於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屬於虛寒者,適合使用。

4. 丁香
辛溫、入脾、胃、腎經
功效:能暖胃散寒,用於胃寒嘔吐。有溫腎助陽作用,用於陽痿、子宮虛冷等症。
用法:可與附子、肉桂同用。

5. 小茴香
辛、溫。入肝、腎、脾、胃經
功效:理氣止痛,能疏經肝理氣、溫腎袪寒。因本品芳香,能醒脾開胃,用於胃寒嘔吐食少、脘腹脹痛。
用法:與黨參、白朮等同用。

6. 生薑
新鮮根莖,性味辛、溫。入肺、胃經。
功效:發散風寒、溫中止嘔、溫肺止咳。
用法:生薑亦有解魚蟹毒的作用,在煮食魚、蟹或其他海鮮時,加入生薑同煮,可以散寒氣、解除魚星味。另,可袪風散寒除濕、發汗,取5-8片生薑泡腳便可。
禁忌:肺熱燥咳、胃熱嘔吐者忌用。

7. 芫荽
辛、微溫。氣香,入肺、胃經
功效:能外達四肢而善於透發痘疹(透疹),使疹子容易發出。
用法:把30-60克的芫荽加水煎湯,待溫後洗抹身,有透疹作用。


石醫師補充,如果經常覺得身體凍四肢冰冷,很可能是體質寒涼之故,而體質寒涼可分實寒與虛寒。治療當以溫陽散寒、補中益腎為方向。


參考連結:


2017年1月6日星期五

一幅圖睇晒薑功效 生薑片泡腳可除濕 (經濟日報 TOPick 6/1/2017)

一幅圖睇晒薑功效 生薑片泡腳可除濕 (經濟日報 TOPick 6/1/2017)

冬天天氣寒冷,為了抵禦寒氣,自會吃一些可以暖身的食物。薑正正是廣為人認識的禦寒好幫手,而且日常飲食中很容易吃到。

根據中醫醫學古書記載,薑有不同的形態,如生薑肉、生薑皮、生薑汁,也有乾薑,而每類都有不同的性味、功效。就此問題,請由註冊中醫師石敏棋講解。


生薑皮改善肌膚水腫

1. 生薑
新鮮根莖,性味辛、溫。入肺、胃經。
功效:發散風寒、溫中止嘔、溫肺止咳。生薑亦有解魚蟹毒的作用,在煮食魚、蟹或其他海鮮時,加入生薑同煮,可以散寒氣、解除魚星味。另,取5-8片生薑泡腳,可袪風散寒除濕、發汗。

禁忌:肺熱燥咳、胃熱嘔吐者忌用。

生薑包括以下兩類:
  • 生薑皮:性味辛微溫,主要有行水消腫的功效,適用於肌膚水腫,常常與茯苓皮、大腹皮等同用,如五皮飲。
  • 生薑汁:為生薑的自然汁,功效袪風痰、止嘔吐,主要用於風痰嘔吐,用量3-10滴,沖服。

2. 乾薑
生薑去皮曬乾為乾薑,性味辛、熱,入脾、心、肺、胃經。
功效:溫脾暖胃,袪脾胃寒邪,助脾胃陽氣,適用於脾胃虛寒症,症狀包括面色蒼白、不思飲食、四肢不溫、腹中冷痛、舌淡等,多與補脾益氣的黨參、白朮同用。
由於乾薑溫熱,能通心助陽而袪裡寒。此外,本品溫燥辛散,能溫肺散寒,適用於肺寒咳嗽、痰白清稀之症。另有溫經止血功效。

禁忌:本品辛熱,陽虛失血或血熱妄行所致出血者忌用。


3. 高良薑
性味辛、熱,入脾、胃經。
功效:散寒止痛,袪寒之力較強,善於散脾胃之寒而起溫中止痛的作用。用於寒凝氣滯之脘腹疼痛,亦有用於胃寒嘔吐,多與生薑、半夏同用。



由此可見,薑都是溫性的,要視乎人的體質是熱是寒,亦無分早晚吃薑,體質才是重點。

俗語說:冬吃蘿蔔夏吃薑,是否代表冬天不適合吃薑?石敏棋醫師表示,冬吃蘿蔔夏吃薑,其實意思是冬病夏治、夏病冬治。夏天陽氣盛,吃薑則更可養陽氣,使身體於冬天時不易發作寒病,如哮喘、鼻敏感、痛症等。

參考連結: